坚持开展高质量调研
推动老区工作走深走实
湛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一直以来,湛江老促会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职责,围绕“一个加快”“两个更好”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老同志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优势,坚持高质量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大力助推老区工作走深走实。自2020年以来,我会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了近20份调研报告,不仅有效促进了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有关政策落地落实,见行见效,还提升了我会在市委、市政府及老区群众中的影响力。回顾我会的调研工作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中心,紧扣党委及政府工作主题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认真选题,精心策划,务求把准方向、服务好老区。我们注重调研选题“三个确保”原则,一是确保选题紧紧围绕省老促会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和目标;二是确保选题贴近老区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三是确保选题具有适宜性和借鉴参考意义。调研工作有了“三个确保”指导后,我们陆续开展了老区饮水安全、医疗卫生、产业发展、乡村资源盘活利用、红色农文旅、革命史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注重实事求是、以调促研,秉承“钉子精神”,听取真实的声音、了解具体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避免“走过场式调研”“花架子式调研”,真正把难题摸清、把问题找准,做到在调研中准确梳理出老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振兴措施,力求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助力老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确保调研成果精准对接老区发展需求。
二、深入基层,夯实调研根基
深入基层调研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遵循的工作方法。我们将老区群众视为最珍贵的根本依靠和服务对象,把“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进老区、深入基层作为开展调研工作的首要准则。调研人员需深入到乡村角落,与老区群众面对面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努力为老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在2020年,为了解决老区“饮水难”问题,我会多次组织有关人员,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徐闻、雷州、廉江、开发区等多个县(市、区)调研,收集到了老区村大量关于饮用水困难的第一手资料,并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及反馈,为推动我市九条老区村列为首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村庄打下坚实基础。在省老促会和省扶贫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利用“6.30”扶贫济困日平台,设立了当年全省唯一的资助地市“完善湛江老区部分饮水安全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各方筹集725万元,为老区村用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当地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2024年的“盘活利用乡村资源”专题调研中,我会多次组织前往各乡村了解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以及乡村特色产业、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其中在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专门组织了一场有分管副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干部、当地运营公司管理层及村民一同参与的座谈会,研究当地农房改造民宿,以民宿经济带动全乡经济提速、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的经验。随后,我们以经济学以及农业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为基石,深入分析了乡村资源的价值构成、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并向市委、市政府呈递了《关于进一步整合利用乡村资源 助推百千万工程的调研报告》,提出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兴建乡村房车基地”“农家乐小组团发展”“乡村宣传矩阵建设”“全域智慧导游”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获得了重视和肯定,并得到市领导批示:“转请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有关单位研处,结合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多措并举整合利用乡村资源,助力全市乡村经济增长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我们的积极建言献策,有望帮助部分老区村盘活本村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提升。
三、强化责任,形成市委、市政府支持调研工作新格局
为确保调研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我会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任务,动员社会资源,上下联动,结合老区工作安排,强化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正副会长率先垂范,常年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掌握真实情况,推动真抓实干。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深入各县(市、区)超50个革命老区村庄调研,形成了多份内容翔实、有参考价值、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上报,确保市委、市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为正确、科学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促进老区有更好的发展。在2022年开展的“光亮工程”调研中,我会深入老区村调查路灯情况,并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专题报告,随后得到市领导详细的批示:“光亮工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请市农业农村局认真研究,争取纳入明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各县(市、区)也要主动作为,加快启动,要强化资金保障,把这件为老区老百姓办的好事办好。”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我市各地光亮工程迅速推进,覆盖村庄数量实现翻倍增长,路灯安装率大幅提升,为人民群众的夜间出行提供了保障。
四、创新机制,提升调研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为用好调研这个“传家宝”,需要在调研机制上不断尝试创新。我会建立了“省内联动、跨省互动”的调研模式,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有效提升调研的广度与深度。在省内,我会先后赴肇庆、韶关、云浮、茂名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当地老促会深入交流,汲取宝贵经验;跨省则前往遵义、延安、合浦、宁德、淳安等地区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借鉴成功模式。实地考察仅仅是我们调研的其中一个场景,当双方建立联系后,不定期通过邮箱、微信交流相关调研选题、成果或工作经验,弥补了一次性调研的短板,大大丰富了调研的内涵。
通过“走出去”,我们不仅汲取了各地在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功经验,还形成了多份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的调研报告,为老区发展提供了解题思路与有力支撑。2022年,湛江老促会聚焦于老区革命文化的宣传、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美丽乡村的规划等议题,组织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团队深入省内的南雄、清远、江门等在老区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县市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赴南雄、清远、江门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转发给各县(市、区),帮助各县(市、区)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后,顺利完成当年省下达的专项任务。2023年《关于赴杭州市淳安县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总结了5条经验,提出4条对策,得到市领导批示:“开发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可结合湛江实际,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同时转文广旅体局认真借鉴学习,并组织专题会研究。”这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协调多部门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年《关于赴遵义仁怀两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四点老区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二是不断壮大龙头产业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三是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四是老区工作队伍是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须主动作为,服务和助推乡村振兴。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市老促会此次调研,聚焦乡村振兴,情牵革命传统,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值得肯定,并请市教育局阅研。”此次调研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及教育,整合乡村资源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长此以往,我们用实干精神,将调查研究变成了破解难题的法宝,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老区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五、补充历史,开展广东南路及粤桂边革命史迹专题调研
2023年,我会赴防城、北海、合浦等地学习交流,并在调研报告提出了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以及发动社会力量为老区办好事实事。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该报告翔实,总结到位,值得认真学习,并结合湛江实际借鉴。”本次调研促成了我会与广西合浦老促会互访互学,并达成跨地域合作,签订《联合开展广东南路及粤桂边革命老区史迹课题调研座谈会备忘录》,共同成立“广东南路及粤桂边革命老区史迹课题研究组”,两地分别成立课题小组开展相关课题调研工作。
我会高度重视这一大课题,拟定了“四一一”成果目标,即双方合力完成四份专题调研报告(论文)、一部歌舞情景剧、一场专题展。同时,以五个“用心”来开展本次的革命史迹课题调研工作。一是用心明确研究范围,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确保研究方向符合革命历史的要求;二是用心开展相关历史资料搜集,如地方志、回忆录、档案文献等,各课题小组积极拜访有关专家、学者、革命后代,并深入实地考察,获取更多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的历史见证;三是用心发动有关部门配合,促进多渠道支持,邀请党史研究室专家、大学教授、历史学者等权威人士参与其中,更精准、更全面地研究这段历史;四是用心做好调研成果的呈现,从搜集到的珍贵历史资料中,通过多维度细致梳理,力争助推研究成果作为新时代党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为后续的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历史依据;五是用心做好专题宣传,透过媒体,给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讲述一系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全力以赴承担起赓续精神血脉的光荣责任。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会将持续深化调研工作,在“深、实、细、稳”上下功夫,加快推动调研工作从“单一用力”向“多方联合发力”转变,做到凝聚老促会系统同心之力,凝聚各单位奋进之力,凝聚老区群众团结之力,持之以恒为我市发展建真言、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