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与时俱进
为促进广东老区振兴发展砥砺前行(摘要)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陈开枝
广东省老促会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老促会。1989年1月,在省人大常委会重视支持下,省老促会组建成立,把“不忘老区,为老区建设服务,为老区人民谋利益”作为宗旨写进《章程》。第一任会长是时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天,第二任会长是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林若。35年筚路蓝缕,35年砥砺前行。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老促会有力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地市县(市、区)老促会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不同时期努力为老区的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35年来,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老促会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抓手,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老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许多老区经济发展滞后,我们把促进老区经济建设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罗天会长发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影响力,联系省人大代表提出扶持老区发展的议案。1989年,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建设》议案,1994年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又作出《关于进一步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经济》议案,把扶持老区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省政府制订议案实施方案,从1990年到2000年连续11年实施,省财政每年安排专款扶持老区建设。
根据时任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省老促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为老区争取扶持政策的要求,2013年,本届领导班子换届后的第一个调研,确定为广东原中央苏区争取扶持政策。调研中,了解到我省原中央苏区没有享受与江西、福建原中央苏区相同的扶持政策,我们专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广东的原中央苏区情况,得到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等同志认可,回来即向时任省委书记胡春华汇报,建议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的西部政策。随后,我们深入海陆丰革命老区调研,建议省政府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并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汪洋汇报。经多方努力,海陆丰革命老区列入国家欠发达地区扶持政策范围,获得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补贴和项目支持,有力促进了地方建设和发展。同时我们根据同属海陆丰革命斗争地区的汕头市潮阳、潮南区(简称“两区”)当地干部群众诉求,并查清历史真实情况,提出建议,省政府决定将“两区”列入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2016年,我们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提出建议呈请省政府,推动赣深高铁建设在龙川县设大站。
2016年至2018年,根据中央和省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我会连续三年开展不同专题的调研,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2019年,省委书记李希在我会呈报的《关于加快我省老区发展的调研报告》批示:“针对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要深入研究,综合施策。有关建议可考虑纳入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意见中”;同年5月,在大埔召开的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吸纳我会提出的合理建议。
2020年7月,李希书记在我会报送的《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调研报告》批示,称省老促会“撰写了很有质量很有见地的调研报告”,要求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省委办公厅以粤批通知形式,将李希书记批示和省老促会的调研报告印发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后来,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成员单位的意见,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写出《关于报送省领导在省老促会调研报告上的批示贯彻落实情况的函》。调研报告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和对老区苏区的振兴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5年来,我们始终把为老区群众做好事实事作为己任,聚焦老区教育卫生交通等民生事业同心出力,促进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部分老区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比较突出,时任会长林若下决心推动“三难”问题解决。在解决看病难方面,从2005年开始,我会先后4次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关于改造建设好老区乡镇卫生院的调研报告,省政府拨出专款,扶持改造乡镇卫生院。至2011年,全省完成811所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工作,为解决老区群众看病难发挥重要作用。在解决上学难方面,林若会长亲自出面向时任省长卢瑞华和省教育部门反映老区学校的情况,建议省政府拨专款扶持改造老区小学。从2002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拨出2亿元,每所小学补助30万元。林若会长还亲自出面向珠三角地区募集改造老区小学资金,至2005年,3年共改造老区小学3888所,帮助老区小学建起新校舍,并贴上全省统一的老促会帮扶标志。人们称赞说,改造、新建的老区小学成为农村一道靓丽风景线。在解决行路难方面,我们反复与省交通、公路部门联系,加快老区行政村通公路建设,提高补助标准。在全省“村村通”公路大会战中,省对老区行政村新建公路每公里增加补助5万元,在老区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中,也增加补助标准,从而加快了老区通公路建设。2016年以来,省老促会协调省交通运输厅专项补助资金4500多万元,支持老区乡村公路建设。行路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995年开始,省老促会和省老区建设基金会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烈士后裔和老区困难学生助学工作,至2023年,省老促会和省老区建设基金会共下拨2610万元,引导各市、县(市、区)共同筹集投入9000多万元,支助大学、中专、高中以上烈士后裔和老区困难学生5.1万人完成学业,被老区群众称为“共产党的良心工程”。
为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从2015年起,省老促会连续4年发动联合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画家、国企、民营企业家等,以不同方式改善老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资助解决老区饮水难、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点等,其中募集书画354幅,义卖获取资金3973万元,全部用于扶持老区项目。2021年,联合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在湛江共同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确定徐闻、雷州、廉江等3县1区9条老区村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对象,携手募集710多万元,扶持解决自来水安全问题,让近万名村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2019年开始,在全省推动“光亮工程”和“国奶养育工程”,截至目前,全省15个地市共2500多条村安装路灯,“国奶养育工程”覆盖全省10个地市的41个县(市、区),两项工程累计创造公益价值4.59亿元。
35年来,我们始终把宣传老区、弘扬老区精神作为老促会的永恒任务,推动老区精神代代相传
建立宣传阵地。1994年创办国家正式刊号《源流》杂志,30年共出版发行383期,总发行量超千万册,发行、报道覆盖全省老区,荣获中国精品期刊、中国最美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采写的近百篇老区报道荣获“广东省期刊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是备受老区瞩目的文化品牌和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2014年以来,与南方网合作建立广东老区网、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重点宣传老区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推动老区发展。
编撰红色书籍。参加中国老促会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老区》广东部分的编写工作。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公司出版《广东革命史迹选编》,全书精选登载500多处广东革命史迹。按中国老促会统一部署,历经5年统筹推动完成全省121个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编纂出版工作,拨入经费3000多万元,丛书共3000多万字,全省5000多人参与编撰,出版30多万册,规模居于全国省(区、市)第二,成为首套专述广东各市及全省革命老区发展历史文献。编撰出版首部全方位纪述南粤革命老区发展史大型读本《丰碑——广东省革命老区图文录》,与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组织编写反映我省各地老区首个党支部故事的书籍《星火岁月》,分别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编撰了讴歌广东老区征文优秀作品集《红棉灼灼》,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编印“思源反哺老区”助解医疗、饮水困境和助学等书画义卖活动画册4本。编印全省“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获奖作品汇编《阳光·力量》(上下册)。指导各地老促会编辑出版一批各具特色的红色书籍、影视作品,展现红色资源之历史记忆和红色文化魅力。
举办红色活动。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抓好革命遗址遗迹维护、修缮、活化利用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2022年,争取帮扶资金500万元,支持汕尾市6条老区村村民红色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和升级改造。举办《讴歌广东革命老区——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联合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举办《追寻足迹不忘初心——红军长征过粤北图片展》。分别与中国老促会、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等机构联合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各地老促会联合宣传、党史、文旅等部门单位,开展红色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巡回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不断激发活化红色资源,广受社会好评。
35年奋斗历程,伴随着老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有幸推动了老区建设的政策制定和落实、参与了老区的振兴和发展、见证了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感到欢欣鼓舞。
在庆祝省老促会成立35周年之际,抚今追昔,我们心中充满感激、感恩之情。
我们感恩党和政府把老区建设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为老促会施展作为搭建了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老区建设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在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先后出台《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64号)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等重要文件,并建立“1+N+X”政策体系,支持力度大,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老区支持老区的氛围,推动了老区建设发展,也为老促会开展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感恩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老促会发挥作用提供坚强保证。广东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老区遍布全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建设,高位推进老促会工作,高位配备省老促会领导班子。历任省委主要领导对老促会工作十分支持,李长春、张德江、汪洋、胡春华、李希、黄坤明同志先后听取省老促会工作汇报。张德江同志在我会报送的《关于改造老区破危小学工作的总结报告》作出批示:省老促会为解决老区困难小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功德无量。汪洋同志听取老促会汇报时说:对革命老区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老促会“是共产党的良心”。胡春华同志在批示中强调:“要支持老促会的工作,发挥老促会的作用”。历任省委领导都对老促会的调研报告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分管老促会的省领导都定期听取老促会工作汇报,给予明确指示和大力支持。正是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确保我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顺利地开展工作。
我们感恩各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配合支持老促会为老区建设服务。在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下,各单位都十分支持老促会开展工作。省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经常给予指导。我会每年开展的老区专题调研,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予以大力支持配合,提供第一手材料并反映真实情况。我们举办革命老区图片展和编辑出版《丰碑——广东省革命老区图文录》时,因经费不足碰到困难,省乡村振兴局和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及时予以帮助。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等一批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积极配合我会开展的书画义卖活动,无偿捐赠书画。一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支持我会开展公益项目。正是各地各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汇聚起支持老区发展的涓涓细流。
我们感恩老促会全体同仁的无私奉献,完成了应完成的各项任务。以罗天、林若为代表的老一辈老促会领导,怀着一颗关爱老区、帮助老区的拳拳之心,以身作则,扛起了为老区谋利益的旗帜,树立了很高的标杆,为全省老促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共同的事业追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经验丰富、水平高、情怀高尚的离退休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企业家加入到老促会队伍,甘当“志愿者”。这支队伍不计名利、不求回报,不辞辛劳、无私奉献,为老区建设发展“鼓与呼,推与促”,做到参谋助手作用到位、弘扬老区精神广泛、牵线搭桥有力、促进实效明显,为推动老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正是如此,老促会的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广大老区人民的高度评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福建工作时所说的那样,老促会“既是各级党政的高参,又是一支实干的力量,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尽管35年我们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认识到仍有不足,比如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工作手段和载体不多、为老区人民服务的愿望和工作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新征程老区建设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加快老区发展是历史根脉所系,政治责任所在,发展目标所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已经创下的坚实基础上,将服务老区和老促会工作推上一个更高水平。
近日,省委黄坤明书记关于省老促会成立35周年作出批示,对省老促会成立以来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对省老促会成立35周年致以热烈祝贺,对省老促会今后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坤明书记批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做好今后的每一项工作。
我们要以更强的使命担当投身“百千万工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省老促会的工作方针。只有这样,“不忘老区,为老区建设服务,为老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才会更好实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推进现代化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老区发展仍然滞后。为了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委在2022年实施“百千万工程”,这对发展滞后的部分老区是及时雨。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而开展工作。特别是深入老区调查,了解目前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情况和碰到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提出有真知灼见的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同时,利用省老促会的优势,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参与支持老区建设,聚力办好老区的民生实事。
我们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广东是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革命遗址多,红色资源丰富。而红色资源根植于薪火相传的民族血脉,孕育于风雷激荡的革命岁月,蕴含着初心使命、理想信念、优良作风等丰富的内容,是宝贵的财富。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今后仍要继续努力,深入挖掘广东革命历史资源,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宣传好,使广大群众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汲取前行力量。让红色资源在实施“百千万工程”、在老区振兴发展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上出大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我们要建设一支水平高、能力强、愿奉献的工作队伍。事在人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老促会是一支从事服务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到老促会继续为老区建设和振兴发展作贡献,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践行的是党的初心使命,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承载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嘱托,联结的是党联系老区人民的纽带,搭建的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区的桥梁。参加老促会工作,就要厚植老区情怀;干上老促会工作,就要干好、干出成绩。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坚持“主动自觉、自加压力、创新争先”工作理念,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老区人民服务,不辜负党委政府的信任和老区人民的期望。要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支肯干实干、无私奉献的过硬队伍,形成省、市、县(市、区)老促会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扎实做好示范带动、氛围营造、协调推进等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让工作成效更好、成果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老促会工作,就是支持老区发展。”我们诚恳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一如既往大力支持老促会的工作,真心实意帮助老促会搭建服务平台,拓展工作阵地,为老促会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创造更好条件。
面对新征程新任务,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35周年为新起点,深入贯彻坤明书记批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老促会的指导下,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助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走深走实,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