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不断推进老区振兴发展(摘要)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陈开枝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全省老促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完成今年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助力“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作为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今年进入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我们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尽己所能全力推进。一是协办“2024中国县域博览会”。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主办,我会协办的2024中国县域博览会暨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大会与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2届广州博览会于8月同期举办。县博会吸引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160个县(市、区)、1200多家企业进展交流、招商引资、投资洽谈,达成经贸合作签约项目154项,总金额超过458.27亿元。作为协办单位,我会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活动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指导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雅红出席县博会开幕式并致辞,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省国资委和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工商联、省残联及广东狮子会、省企业联合会和地市老促会给予积极支持,广西、贵州等省区积极组团参展,县博会圆满成功,效果很好,反映热烈。中央和各省市300多个新闻单位作了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二是探索启动“老区乡村行”。省老促会和省老区建设基金会牵头18个主办协办单位启动“耕读大地奔向粤美乡村——千镇万村文化行”系列活动,走进三水乐平、南雄、乳源、郁南等地,召开项目对接会,开展产业对接、送书送教、艺术采风等系列活动,推动成立省地产商会物业分会全国优质农产品供采联盟,推动老区农特产品出村进城,珠三角产业、工业品、艺术教育下乡进村,南雄丝苗米、郁南黄皮果汁、阳西春砂仁、新疆三文鱼等特色农产品引入广州高端商住楼宇社区。在三水乐平镇大旗头古村挂牌“千镇万村文化行实践基地”,建筑特色及文化资源吸引广州美术学院、暨南大学港澳子弟学校、广外南国商学院、西藏墨脱县党政代表团等10多批次团队学习考察、研学教育、交流沙龙,国庆期间成功举办乐平镇第六届广府文化嘉年华等23场活动,累计人流量超过6万人次。三是助力推动典型县、镇、村建设。积极落实去年全省老促会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南雄协议各项工作。主动协调各方力量,在全省推广金成隆有机肥,目前已投入使用工厂2个,在建2个,筹建1个;建立帮扶示范基地55个,支持338个产业户,面积达47.3万亩;无偿为老区农户的3.31万亩种植地提供有机肥495吨,价值198万元。同时,在“文化行”组委会大力支持下,组织多批次商会企业投资考察、项目对接,受到南雄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江门市老促会协助党委政府筛选出7条老区村作为市(县)老促会培育后备典型村联系点,与干部群众一起对标“百千万工程”发展指标要求,共同制定发展计划和典型示范村培育方案,推进培育省(市)级老区后备典型村建设,同时争取市财政老区扶持专项资金500万元,拉动各级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1083万元,精心筛选39宗项目,为老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助力。揭阳市老促会推动设立“十大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村”,作为示范村先行示范试点,经过一年努力,示范村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紧扣老区振兴和自身建设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在全省开展老促会自身建设调研。今年中国老促会把推动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在全国开展自下而上的自身建设调研。我们按照中国老促会的工作部署,结合广东实际,设计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委托各地市自行开展情况摸查,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全省共12个地市完成问卷,形成调研报告,70多个县(市、区)完成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老促会有为有位,开拓创新,作用发挥各有特色,体现为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工作队伍基本稳定,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工作保障逐步得到加强。但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各地也反映组织体系薄弱、会员队伍老化、工作能力与党委政府要求不适应,工作保障跟不上等突出问题,大家既看到优势作用,也认识到需要改进提升的问题,并明确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和举措。二是聚焦“百千万工程”调研。各地市老促会不辞劳苦,用脚步丈量老区,捕捉最新发展动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清远市老促会围绕“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开展两次调研,分别到8个县(市、区)深入21个产业基地、工厂、新农村建设现场,详细了解“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河源市老促会围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水果茶叶等产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罗定市老促会围绕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对老区交通、革命遗址、烈士后裔助学和发展油茶、南药特色产业进行专题调研,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工作进展。三是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梅州市老促会参与省党史研究重大课题《广东原中央苏区文化资源与苏区振兴》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门肯定。湛江市老促会联合广西合浦县老促会共同启动“广东南路及粤桂边革命老区史迹课题调研”,形成《粤桂边纵队的革命事迹》等四篇文章。梅州市老促会按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丛书的指示要求,积极与党史研究室、革命纪念园、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单位,共同搜寻梅州中国革命史料,认真整理参加支持红军长征的人和历史事件,组织图文上报。
(三)坚持宣传老区不动摇,不断挖掘内容、创新形式,积极传播发展正能量。一是加强自办媒体宣传。《源流》采用重点约稿、组织采访等形式,围绕“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推出“他们作出了好示范”等大型系列报道,刊发稿件220余篇;围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工作,推出重点稿件30余篇;围绕省市县(区)老促会工作,推出“老促会故事”“老促会园地”等栏目,刊发稿件600多篇,覆盖全省所有老区;此外,还与新华社新华网、知网、今日头条、腾讯等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不断扩大宣传影响。今年《源流》收到外省作者稿件1000多篇,采用近200篇,作者单位既有南开大学等知名院校,也有地方政府、党史办、党校领导,作者群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办刊质量稳步提升,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连续五届获得“中国精品期刊”称号。《源流》坚持“以学术助推老区振兴发展”,经过一年多努力,“学术版”编辑与出版走上正轨,受到广泛关注。抓好广东老区网和广东老区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采写热点聚焦、要闻资讯、老促会动态等信息,推送有亮点、有价值的老区新闻。全年共更新稿件1246篇,全网点击量近481万,页面浏览量212万,访问次数为78万,网站运行稳定。二是抓好革命遗址遗迹维护、修缮、活化利用。揭阳市榕城区老促会筹资30多万元修复“揭阳二区农会纪念馆”,筹资700多万元建成“名芳纪念学校”教学大楼。普宁市老促会筹资200多万元重新装饰布置“方方纪念馆”。鹤山市老促会支助古劳镇茶山红星村10万元,进行革命遗址修缮和革命历史展布展工作。惠州市惠阳区老促会全力推动红色文化场馆湾塘公园·卢伟如故居及周边环境建设,成为融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是加大力度做好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源流杂志社、各地市县(市、区)老促会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茂名全市、南雄、惠州市惠城区等地挂牌“《源流》小记者站”。韶关市老促会全面启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实现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教育新形式。潮州市老促会联合市社科联、教育局、各县(区)党委宣传部举办2024年“潮州人文大讲堂·红色潮州——英雄乡村再出发”系列活动,展示潮州红色文化资源,传诵革命故事。茂名市老促会组织“红色文化进老区 助力百千万工程”文艺演出,全市巡演,共出动演员500多人(次),演出节目80多个,现场观众达8000多人,革命歌曲与现代舞剧相结合,精彩纷呈,广受好评。阳江市江城区与区教育局合作,组织开展讲好红色故事、红色征文比赛等活动40多场,受教育师生共5万多人次。
(四)精心组织,谋划推动服务老区建设的实事好事。2024年,省老区建设基金会下拨15个地市助学金112万元,各市配套542万元,资助烈士后裔和相对贫困学生2765人;向陆河县资助50万元,建设10家幸福食堂,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全省10个地市41个县(市、区)开展“国奶养育工程”,公益总价值达3.2亿元;今年“光亮工程”建设路灯2万盏,价值2000万元。各地围绕“百千万工程”具体部署,努力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革命老区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积极促进老区振兴发展。阳江市老促会积极争取财政安排老区建设资金扶持老区兴办民生使用项目,全市老促会系统共帮扶老区兴办民生实用小项目12项,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肇庆市老促会谋划推动交通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危房改造、职业技能提升和妇女创业贴息贷款等13类217个项目,列入2024年度老区建设事项计划,总投资5亿多元,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实施。茂名市老促会连续17年从老区(扶贫)基金提成款中分配25万元用于高州老区智力扶贫。经高州市第一技工学校、高州市老促会和茂名市老促会三家联合运作,至2024年共培训老区青年3000人。清远市老促会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深入乡村项目现场调研,摸清实情,精准挑选一批项目报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共安排147宗,其中水利12宗、村道桥梁31宗、饮用水26宗、公共服务6宗,社会保障22宗。汕头市老促会推动促成2024年全市革命老区安排重点项目225个,总投资1763亿元。汕尾市老促会争取到市财政支持老区边远困难地区建设配套补助资金150万元,协助老区村自筹资金130万元,解决偏远老区村急需解决的16个民生建设项目,涉及老区自然村标准化公厕、水泥道路、村前池塘清污排污、饮水工程、维缮和布置革命遗址等。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老区促进工作新形象。各级老促会全面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其要义、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省老促会召开全体会长会议,专题学习二十届三中会全精神;党支部举办庆祝建国75周年座谈会;成立“35周年庆”筹备小组,策划“四个一”工作,发动地市老促会收集历史图片资料、经验总结材料,编印庆祝画册、大事记、调研报告集,开展评比表彰,精心组织庆祝座谈会,庆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在松源镇设立分会,五华县老促会在全县16个镇建立工作联系人制度。各地老促会围绕实施“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会议制度、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及对口联系点制度,严格财务、文档、印鉴管理,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力促进自身发展。揭阳市、湛江市、汕头市、惠州市老促会分别组团到贵州、广西、福建、河南开展红色之旅活动,接受红色教育。
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全省老促会工作有声有色。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看到,我们的工作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更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上下协调联动不足,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老区振兴发展和老促会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黄坤明书记关于广东省老促会成立35周年的批示,紧扣省委“1310”工作部署,聚焦“百千万工程”具体要求,坚持政治建会、形象立会、实干兴会、聚力强会、从严治会,高站位谋划助推老区“百千万工程”,以实际行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老区苏区振兴作出新贡献,续写推动“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一)以促进老区建设发展为己任,不断增强服务老区的政治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带头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深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掌握党中央和国家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深化对“两个更好”总体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不忘老区,全心全意为老区建设服务,为老区人民谋利益”宗旨,不断增强为老区服务的政治自觉。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老区振兴工作,自觉在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中充分发挥“四个作用”,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发挥老促会独特优势,创新对推进老区发展的思路举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切实把老区突出出来,努力实现老区的加快发展和共同富裕,让老区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紧扣“百千万工程”具体部署,着力推动老区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在省统一部署下,“百千万工程”已统筹推进、全面兴起。省委要求锚定目标抓住关键,系统推进全面突破,持续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聚焦老区振兴,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献计出力。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老区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了解国家和省关于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举措的落实情况,重点关注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议题,认真研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发展情况,重点围绕涉及老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助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聚焦“老区乡村行”,培育壮大品牌活动。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围绕“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推进工作。省老促会将总结南雄经验,探索推进“老区乡村行”系列活动,继续深化“耕读大地奔向粤美乡村——千镇万村文化行”品牌活动,总结提升南雄对口帮扶计划,深化拓展已有对接项目,充分利用老促会的资源优势,拓展更多的产业帮扶项目,积极争取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引导更多的产业走进老区,参加老区振兴发展,帮助更多老区农特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大湾区机团社区。助力老区振兴项目,扎实推进“光亮”和“国奶养育”工程。坚持抓好扶持革命老区建设资金和项目组织实施,进一步改善老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升老区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使项目实施后尽快惠及老区人民。协助党委政府抓好省、市、县(区)典型村培育和建设,使后备典型村成为真正典型村,让典型示范带动其它老区村,助推全省老区乡村振兴。争取更多资金,推动“光亮工程”和“国奶养育工程”全覆盖。
(三)不断创新弘扬老区精神的形式载体,扎实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弘扬老区精神是老促会的重要职责。要提高认识、强化担当,开展弘扬老区精神各项工作。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修缮,让红色资源成为最闪亮的名片。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以及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构成独特的广东红色文化体系,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符号。要继续配合党委政府开展红色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在修旧如旧中重现“历史记忆”,把红色资源承载的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发挥其在助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可移动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以及非物质文艺作品与口述记忆,挖掘思想内涵,强化阐释解读。创新工作载体,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鼓励支持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楼宇、进园区等品牌创建活动,通过品牌活动强化对红色资源的阐释解读,积极推动文物保护与人居环境共促进、遗产保护与历史传承相衔接、单点保护和整体开发相结合,通过传颂人与城的英雄故事,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提振城市精神面貌和发展精气神。开拓工作思路,建设好老区精神的宣传窗口。要利用好《源流》杂志、广东老区网和老区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党中央和国家、省、市关于加强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老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动员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老区建设和发展。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引领带头作用,把老促会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是搞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要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一环和基本前提,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制度机制建设、基本保障建设和素质能力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逐步改进、逐步提高。推动制定全省加强新时代新征程老促会工作的意见,以“有为”争取“有位”,努力用工作实绩赢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赢得老促会地位,获得社会各界认可“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无法取代的作用”。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业务主管部门及各方面对老促会工作的指导支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担当。加强理论武装和知识更新,强化实践锻炼,做到学习全员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作风建设,从严要求、从严约束、从严监督,严格按照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自觉执行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一心为民,不谋私利。加强组织纪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事,强化监督问责,努力建立一支忠诚团结、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