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组织召开广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工作会议,部署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评审各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初稿撰写情况。会议由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主任黄小晶主持。省老促会副会长谭世勋、副秘书长柯绍华、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胡巧利、陈穗雄及各区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区档案馆)负责人及编纂人员与会。
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穗雄首先传达《关于开展广东省革命遗址大普查的通知》精神,部署开展广州市革命遗址大普查有关工作,宣教展陈部部长贺红卫就如何开展具体工作做了补充说明。接着,市委党史文献室姚士静副调研员点评了黄埔区革命发展史初稿;董泽国副调研员点评了白云区革命发展史初稿;周艳红处长从指导思想、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及资料处理等十个方面进行点评,提出中肯的意见。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胡巧利肯定了各区前期的编写工作,指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编写革命老区发展史,要突出地方特点,具有科学性、学术性、权威性,彰显老区革命精神,注重反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发展革命老区的政策措施。她还对篇目大纲的修改完善、体例体裁的科学运用、史料的选取等提出了指导意见。
会上,省老促会柯绍华副秘书长指出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对革命老区史发展史撰写工作高度重视,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快,广州10个区都给出了初稿,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细致审读,给出的意见非常好,希望各区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他还对番禺、南沙、荔湾等区的革命老区发展史进行了点评,指出书稿不能写成资料汇编,要按资料中的事件,提炼观点。
省老促会谭世勋副会长对广州市开展革命老区发展区编纂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具体点评了各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初稿,就广州革命老区撰写工作提出了四点指导性意见:一是要有底线思维,不能有政治性错误;二是重大事件要符合历史事实;三是文字风格要统一,结构要合理;四是要高标准、高要求,突出老区特色。
在交流讨论环节,番禺、越秀、荔湾、南沙等区主任就书稿撰写提出了一些问题和难点,省老促会领导进行了指导和解答。
最后,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主任黄小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感谢各区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撰写工作,感谢省老促会领导对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组织这项工作的肯定。指出:一是史实把关上要更加严谨,慎重对待敏感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争议没有结论的不写。二是主体上要更加清晰,28年和70年的革命史、奋斗史、成就史是主体,“党史、新中国史”的新提法要吸纳到现有文稿中,要学透省老促会今年6月10日、7月29日、8月10日下发的三份文,撰写上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老区人民为主体,以老区发展为主线,并反映老区精神和时代新精神。三是体例上要更加规范,以编年体为主确定框架结构板块,结构要合理,不同章节篇幅长短要协调,对正文中资料性文字要提炼、要舍得删减,需要保留的放附录,口述史作为补充,传记和人物统一到附录。四是语言要更加精炼,章节标题要提炼,体现出本地方的特点与特色,文体可以参考《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夹叙夹议,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期望各区编写人员在吸纳会上各位专家正确点评意见的基础上,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这项工作。
来源:“广州市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