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飞烈士
在空军英烈墙上增刻冯达飞烈士的姓名
2017年11月3日,伴随着响亮的凿刻声,镌刻着迄今为止人民空军牺牲空勤人员和飞行员名字的英烈墙上增加了3位烈士的名字——冯达飞、余旭、彭高飞。冯达飞烈士的名字则排在了名单的第一部分——“人民空军成立前”,此时距离他牺牲已经过去了75年。
11月10日人民空军成立68周年之际,举行向英雄纪念墙敬献花篮仪式
11月10日上午,在人民空军成立68周年之际,空军在航空博物馆举行向英雄纪念墙敬献花篮仪式。英烈墙上,人民空军在作战和训练中牺牲的1776名飞行人员烈士、被授予荣誉称号的263名英模人物镌刻其上。一个个英雄名字,承载着一段段历史,见证了人民空军68年建设发展历程。人们记住了英烈墙上冯达飞这个迟来的名字。
冯达飞青年时代
冯达飞烈士是广东清远人,中国共产党首批参加作战任务的飞行员之一,被选派到苏联学习飞行,曾经驾驶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飞机从福建漳州飞抵中央苏区,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他是1924年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红七军纵队司令员、红八军代军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新四军新二支队副司令员等职。
1924年9月,孙中山决定在大沙头创办大元帅府军事飞机学校(又称广东航空学校)。11月,冯达飞等10名同学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选拔进入广东航空学校学习。其间,他与同学一起执行东征作战任务,成为中国共产党首批参加作战任务的飞行员之一。1925年8月,从广东航空学校毕业的冯达飞又被选派到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系统的航空知识培训。这些才能在他回国后参加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2年4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缴获国民党军阀张贞的两架飞机,其中一架受损严重不能使用,另外一架为英制阿弗罗616“飞鸟”式教练机。据《追梦起航——人民空军诞生实录》一书记载,缴获敌机后,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专门到机场察看飞机情况,并将其命名为“马克思”号,毛泽东到达漳州的第3天也前往机场观看了这架飞机。
由于没有修理飞机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红一军团致电中央军委,请求速派人到漳州,曾经学过飞行的冯达飞奉军委命令星夜兼程赶赴漳州,在当地能工巧匠的协助下终于把飞机修复,还特意在两侧机翼下画了一对鲜红的五角星。
飞机修复后,冯达飞奉命将飞机开回苏区。没有航空炸弹,他就把迫击炮弹绑起来挂在炸弹架上,还装上几捆传单。在没有导航设备和飞机线路图的情况下,冯达飞凭借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向苏区飞去。
1938年2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左起:刘忠、杨至成、杨兰史、冯达飞、胡耀邦、罗瑞卿、莫文骅、刘亚楼、王平(女)
1934年,冯达飞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职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调到江南抗日前线,历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新四军新二支队副司令员等职。1941年,在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中,他在突围时大腿负伤,隐蔽在农民家里不幸被敌人发现遭到逮捕,囚禁于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日寇进攻浙赣线,冯达飞在狱中被急于逃命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41岁。
在广东连州的冯达飞故居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