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陈开枝受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 会长。从粤西大山走来,党龄比工龄长、六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他其时是位“70后”。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时,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他是“首席接待官”;到广州市工作后,百姓称他是“平民市长”;投身百色扶贫20多年,他是著名的全国“扶贫状元”,如今又有了新称号“老区打工仔”。
当时,省委组织部要陈开枝接省老促会会长一职。交谈中有几句对话:
“您最合适”,“我已经很多事啦,能不能解放我一下”,“不行,您不用推了”。
陈开枝后来说,“我啊,54年党龄了,从来没有拒绝过组织,就痛快地接了,辛苦就辛苦点嘛!我老伴后来说我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皮肤黝黑,貌不惊人,充满活力、豁达开朗,有说不完的故事,浓浓的邻家大叔范儿,这就是人们眼前“大名鼎鼎”的陈开枝。
思考:用心用情用功打好老区苏区牌
2013这一年,如此令人期盼。
一年前,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给予的全方位扶持和优惠“堪比特区”,原中央苏区因此迎来史无前例的好时光。而就在闽赣得益于《意见》的推动热烈迸发的时候,在山的另一边,亦在《意见》覆盖之列的粤东原中央苏区,发展还是按着固有的节奏推进,寂静无声。
革命老区,镌刻着光辉的红色记忆,却也曾被贫困深深困囿。由于历史、区位等综合因素,老区苏区很长一段时间发展速度滞后,产业层次低,基础设施差,民生欠账多,前进续航的动能不足。
4月10日,南方日报推出《广东老区发展忧思录》(上、下篇)重头报道。
人们注意到,《意见》的出台释放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信号,老区发展亦能成为国家战略,全省狠抓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广东可以在其中收获怎样的启发与反思,又何以在其中探寻新机?
老促会,作为上世纪在改革开放热潮中,在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议下,为推动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而成立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当下广东老促会促什么、怎么促?
盛夏,窗外绿阴斑驳。农林上路5号省老促会,此时换届不久的会长们正在开会,发言中透着老领导、老干部特有的沉稳,一种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
“很震撼。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广东还有这么多贫困地区,并且相当一部分是老区”。
“从地图上看,广东的革命老区主要集中在粤东西北13个欠发达市,正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洼地”。
“老区富起来了,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就解决了”。这成为一些熟悉老区情况的人的共识。他们认为,要升级传统老区发展观念,借助政策打造“发展高地”。
“吃透政策是借力发展第一步”,陈开枝说,2012年《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意见》对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共有6个,其中更大的利好来自包括税收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国土资源政策、人才政策等政策扶持。
陈开枝接着说,省委老书记曾指示,对老区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暖人心怀。省老促会要全力配合做好争取落实优惠政策的工作。建议老区苏区县要主动作为、努力对接,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干部必须避免躺平心态,对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有利的地方,应当千方百计加快落实,争取最好的结果,推动振兴发展。
上任伊始,陈开枝还有不少“金句”:
——老促会所做的是代表党的良心的工作。我们要找准位置,有所作为。老促会虽然无权无钱,但有两条腿和一张嘴,两条腿可以往下面跑,到基层去了解情况,有一张嘴可以向上鼓与呼,我们就是要用好两条腿和一张嘴。
——要充分发挥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擦亮这张牌,打好这张牌,要把这张牌作为“黑桃A”来打,将其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推动老区的发展,让老区人民从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
——认识要高、感情要深、路子要对、措施要硬、作风要实,实实在在去做事才能做好。
——老区的前辈为革命已经流了血,在奔康的路上,绝不能让他们的后代再流泪。
………
情怀的背后是责任和担当。陈开枝带领省老促会不懈努力地为老区争取国家和省层面的扶持政策,并在工作中展示了他一以贯之的特点:一件事情,不干则罢,干就要认认真真干好。
乘势:争取对老区苏区的政策支持
2013年9月下旬,秋分后的南粤天气依然炎热。汽车沿着广惠高速~惠河高速公路向梅州奔驰,这是陈开枝履新后开展调研的第一站。
梅州——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土地。80多年前,粤东北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全域8个县(市、区)先后被中央党史部门确认为原中央苏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这里还是广东目前比较贫困的地方。战争年代中央苏区所处的地理优势,而今却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劣势。改革开放30年了,梅州欠发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是一片充满发展渴望的革命老区。
这次调研,陈开枝马不停蹄走访了8个县(市、区),先后到了5个镇、6个老区村,开了10次座谈会,参观了5个开发区、4个企业,察看了11处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物,行程1000多公里……
9月29日晚从梅州回广州后,陈开枝国庆节假期没有好好休息,一直在思考梅州行的问题。10月8日,假期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他召集调研组开会研究,当即决定与梅州市委主要领导一起上北京,向国家发改委领导同志汇报,争取国家发改委对广东原中央苏区县扶持的重视。
从北京回来后,他又决定再次带领调研组到韶关南雄市,河源龙川、和平、连平县,潮州饶平县等原中央苏区县和汕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及惠州市等老区调研。
终于,201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的中央苏区县列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13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接着,国家级、省级相关政策也在老促会的推动下陆续出台。
就在大家感到这一工作暂告一段落时,陈开枝却并未停歇,转而立即投入到力促海陆丰老根据地享受优惠政策的工作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三次前往汕尾调研,与汕尾市的领导和群众深入探讨、寻求争取扶持优惠政策的最佳方案,回到省里后则千方百计、亲力亲为地做感动“上帝”的工作。
汕尾市(又称海陆丰)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广东首个革命根据地。多年过去了,有着区域优势的汕尾,其经济却长期在全省倒数之列。一个本不应该落后的地方,如今却真实的落后着。干部群众热切期盼家乡振兴发展。
然而,中央有关部门对原中央苏区认定的时间、范围,海陆丰老根据地并不在杠内。如何促进海陆丰争取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力度?陈开枝一直牵挂在心。
这天,陈开枝一行出差饶平,准备第二天取道去汕尾。反复的思考让他深夜辗转反侧。“对!就从海陆丰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确认的我党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这一亮点和角度去努力!”这个新头绪让陈开枝后来笑说是“饶平夜晚的故事”。
第二天在汕尾调研的座谈会上,陈开枝阐述自己的思考。与会者感受着一位扶贫老兵的激情,为他的“高招”叫好。
2014年春节刚过,陈开枝再次到汕尾,催生了两个重要文件:汕尾市呈报省的《关于加大对海陆丰革命老区政策扶持,加快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请示》;省老促会呈报省的《关于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争取扶持政策的建议》。
7月下旬,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我省汕尾市海陆丰地区参照享受原中央苏区优惠政策的请示》,并召开协调会,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全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贯彻当年国务院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会后下发了会议纪要。
陈开枝“趁热打铁”,8月10号又到汕尾,“工作进行到这一步不容易,要珍惜它,下一步仍然困难很多,要想办法,力争得到国务院的批复”。汕尾市也拿出了精细谋划,奋发作为的措施,确保这项工作逐步推进并获得实效。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2018年8月,广东省政府批复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聚合的目光和力量推动下,全省13个原中央苏区县(市、区)参照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的西部政策;13个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市、区)陆续获得中央和省财政的专项补贴和项目扶持。
2015年起,中央财政把对广东原苏区财力性转移支付由原来的每年1.3亿元调整为2.5亿元。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广东原中央苏区13个县(市、区)就争取到了270多亿元的扶持。其中总投资61亿元的广东高陂水利工程,国家就下拨了30.05亿元,成为广东60多年来争取中央投资比例最高的项目。2018年8月,广东省政府批复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使得海陆丰革命老区13个县(市、区)享一揽子59项促进振兴发展的具体政策。
锚定“一年一变化、三年见到明显成效、五年实现大的提升”的目标,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财政投入上大手笔,用“真金白银”为老区苏区振兴护航。2019年起,广东省财政对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专项财力补助提升至每县4000万元/年,其他革命老区每县安排1000万元/年;2021年进一步提升补助标准,重点老区苏区每县安排5000万元/年,其他老区县每县2000万元/年。
2021年上半年,汕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2%,两年平均增长10.5%,增速全省第一。
中央和省里双重政策的裂变效应正逐渐显现,不断推动老区苏区焕发新颜。
调研:老促会工作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
陈开枝强调要多到一线调查研究,去实地察看。他说,看与不看的感情大不一样。看了,有亲身感受,就会产生热情;只听不看,思想感情往往是冷冰冰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准确反映情况,拿出符合实际的措施,才能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
老区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背后有着老促会的积极建言。近年来,省老促会大力度争取和落实老区扶持政策开展调研,提出建议,所撰写的《关于我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老区脱贫致富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老区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有些建议已被省制定的文件所吸纳采用。
2019年5月10日,广东老区人民终于等来了渴盼已久的“一会一文”。“一会”,即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大埔县召开的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时任省委书记李希讲话、省长马兴瑞主持会议,会议规模之大,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一文”,即会后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了对老区苏区扶持范围,除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24个重点老区苏区外,另增加45个其他老区,一并纳入扶持范围,9条政策措施条条都是真金白银,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2020年7月起,省老促会又紧锣密鼓对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具体实施情况展开了调研。9月下旬,向省委省政府呈报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调研报告》。
10月5日,时任省委书记李希对报告作出批示,称省老促会“撰写了很有质量很有见地的调研报告”。10月6日,省委办公厅以粤批通知形式,将李希书记的批示和省老促会的调研报告发至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地级以上市党委。为广东老区苏区的振兴发展贡献了省老促会的智慧和力量。
从调查入手摸清情况——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入党委政府决策——追踪调查具体落实情况。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链路。
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老区人民——这是老促会的使命所在。
宣传:为了老区精神的传承
2017年春,陈开枝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红色军魂·奔向海陆丰》的图书样稿。翻开扉页,徐小岩将军情真意切的序言让他深有感触。
在应邀为这本书写下的一段文中,陈开枝回忆了中学课文中徐向前元帅的《奔向海陆丰》、大学读政教系学党史,到省老促会工作后进一步广泛了解老区而深受革命先辈革命精神的教育。并写道,我深爱这块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的红色土地;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从中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老区精神是老区工作的“魂”,宣传践行老区精神是老促会工作的“本”。2021年,经党中央批准,“老区精神”首批纳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陈开枝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老区工作者的“责”来抓。
他十分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认为这是老区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军队的“祠堂”“祖坟”。2015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省老促会对全省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呈送的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了全省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和利用。陈开枝还在在南方日报发表了《形成保护利用好革命遗址的共识》文章。
每到老区调研,陈开枝都仔细察看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认真了解保护利用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各地老促会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在加强革命遗址教育功能的同时,把红色旅游、传统文化、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规划有效对接,实现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叠加吸引力,使革命老区越来越红。
面对新媒体时代下宣传方式的极大变化,陈开枝要求老区宣传要提升传播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以讲“好老区红色故事、老区振兴发展故事、老促会守正创新故事”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多功能开展老区宣传。
2014年、2015年,广东老区网、广东老区微信公众号先后正式上线,形成纸媒和网端相结合的老区宣传平台。
先后举办了“红军长征过粤北”“南粤星火·奔向海陆丰”“讴歌老区征文和书画摄影创作评选”“广东省革命老区图片展”“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红色文化进校园”等多项大型宣传活动。
按中国老促会的统一部署,省老促会统筹推动完成全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共121种)编纂出版工作。
编撰出版了讴歌广东老区征文优秀作品集《红棉灼灼》,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著反映我省革命老区第一个党支部故事的书籍《星火岁月》。
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权威访谈》栏目合作,推出献礼党的百岁的特别节目——《热土花开别样红》共8集。
2019年10月,省老促会举办的广东革命老区图片展受到广泛好评。为了让展览“永不落幕”,会长会议决定编撰广东老区图文录,陈开枝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革命老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思想遵循编好这本书,并多次亲自参加编辑会,提出编写中“既有系统综述,又要突出典型,以重点带全面,形成看点和亮点,使这本广东老区专著富有南粤特色”。他还亲力亲为解决编辑出版中的实际困难。
2022年10月,广东首部以图文形式全方位纪述南粤革命老区发展史大型读物《丰碑—广东省革命老区图文录》正式出版。在隆重的首发式上,陈开枝称《丰碑》为广东老区的“家谱”,要多形式放大红色资源“源头活水”的优势,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奉献:投身老区事业永不言倦
“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这句顺口溜不仅在陈开枝过去单位流传、也随着他在老促会工作而传开来。
跟随陈开枝工作,的确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到老区调研时,一些同志常常“抱怨”:陈会长要求早起、早出发,午饭常常在二十分钟内解决,又跑下一个点,有时晚上还要开座谈会……
但是,这抱怨式的评价中,也透露着对他工作作风的肯定与敬佩。
作为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陈开枝身上,很清晰地印刻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作风与信念——以人民的利益为先。
这种工作作风不只体现在言谈举止,更体现在心境上。在许多场合,陈开枝都唱起过《小草》这首歌,他说,那是他人生的主题曲。
《小草》与陈开枝结缘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中央派到广东的一个战斗英雄事迹报告团,其中有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小草》这首歌,正是由史光柱作词,并被带上1985年央视春晚舞台,带进千家万户。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陪报告团走遍南粤大地,听了二十余场以《小草》收尾的报告会。史光柱“鲜花和掌声不会陪一个人一辈子,光鲜过后,我们应像小草一样活下去”的话,让陈开枝深受启示。此后,他一直用“小草精神”激励自己的人生。
“36571424”工作制,一年做足365天,一周排满7天,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保证24时电话畅通——依然是陈开枝的日常。
韧如小草,撑天一根,拔地千笋。
2016年1月,龙川县委县政府来人急告:赣深客运专线建设原勘察方案经过龙川并设站,但项目评审时有专家提出——线路经过龙川绕远32公里、多投资67个亿,优化后的方案从江西直接修到广东河源。龙川县虽尽力争取仍没有效果,他们请求省老促会出面帮助协调。
陈开枝与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研究:中办、国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大力推进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布局一批铁路项目并设立站点”的精神,党和国家有政策支持;赣深铁路经过龙川,可以辐射周边10个原中央苏区县整体加快振兴发展,有利于保护东江上游饮用水源,让五六百万老区人民受益;路通财通,人流物流必然带来经济流,不仅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很快,一份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投资五个方面阐明龙川“建线设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报告,速呈省政府。
陈开枝则加紧与省政府、中国老促会对接。1月29日,省老促会办公室人员协同龙川县领导连夜乘飞机抵京;1月30日,一份《关于请求继续支持赣深客运专线经过广东省龙川县并设站方案的函》送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手中。
2021年12月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列车徐徐进入龙川。如今,龙川已经成为粤东北铁路的重要枢纽。
他思考并着力为老区人民多办好事、实事……
——组织“思源反哺老区”书画义卖活动,2014年到2015年,筹得资金2700万元,解决了河源市乡镇卫生院“五个一”装备设备40%的配套资金。2017年,又募集善款300多万元,帮助老区人民解决饮水困难,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帮助老区苏区解民生之忧,2021年,募集善款710多万元,支持湛江徐闻县、雷州市、廉江市、湛江开发区9条革命老区村打深水井,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幸福泉”。
——支持老区乡村公路建设,2016年以来,协调省交通运输厅专项补助资金4500多万元,有序解决老区苏区走路难问题。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2022年,争取帮扶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汕尾市海丰县、陆丰市、汕尾市城区6条革命老区村部分革命老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等项目。
——开展“关爱老区烈士后裔助学工程”,28年来共筹集烈士后裔助学金9000多万元,资助烈士后裔近5万人,受资助者全部完成中专、中技、大专以上学业,实现就业的近90%。
——开展“关爱老区乡村振兴光亮工程”,到2022年底,为全省各县镇村完成路灯安装115808盏,占统计需求总量的43.2%,公益价值约1.2亿元。
——开展“关爱老区妇幼健康(国奶养育工程)”。到2022年底,公益捐赠与资助婴儿配方奶粉共712142罐,总价值达1.493亿元,接受捐赠0-3岁婴幼儿17.93万人。
……
党的二十大之后,广东老区苏区再次置身聚光灯下。
二十大报告明确,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发令枪”打响,广东按下“升级键”:2022年10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工作方案》;11月10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突出县域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开枝评价,广东提高政治站位,出台高规格新的工作方案,这正是不忘历史,不忘老区苏区人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
此刻,陈开枝正在省老促会的办公室。墙上“永不言倦”的字框清晰明亮,那是他当广州市政协主席的时候请朋友写的。退休后,办公室随着职务的更换一换再换,这四个字却紧紧跟随着他。
他说,共产党员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永不言倦”就是陈开枝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当初“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豪迈誓言。
(作者单位: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