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五华县今年1—8月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
忆往昔峥嵘岁月,1925年2月和10月,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两次举师东征。周恩来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身份,率军校学生军两次到五华。五华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古大存一家有10人在革命斗争中牺牲……革命老区五华,是我省的重点贫困县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记者近日走访五华,发现曾经的贫困县在近年来省里“扶贫双到”的对口帮扶下,已经展现新颜。
据了解,今年1—8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达28.2亿元,同比增长7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32亿元,同比增长22.6%.
荒山旱地换新颜
坐落在梅林镇的优河村,是曾任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古大存的故乡,亦是东江纵队发源地之一。但这里也是梅林镇的相对欠发达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优河村自从2009年“双到”扶贫工作开始,多次从自身和乡贤方面发掘资源,从生产到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走进优河村,曾经贫困落后、遍地荒山的景象一扫而空。遥望远处,山上可见刚刚开辟出来的500亩油茶基地;旱地可见100亩生态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的是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良种大豆和营养价值丰富的黑皮花生。
谈到扶贫挂钩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的帮扶,优河村老书记谷可堂透露,在该公司的帮扶下,优河村的教育设施和村集体基础设施提高了一个档次。公司还捐建了村委办公大楼、小学体育场、篮球场、农家书屋等。
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1年,优河村集体经济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纯收入均实现了翻番。其中人均纯收入于去年突破4500元大关。最近5年,该村一直保持全镇经济数据前5名的强劲发展态势。
位于五华县河东镇南部的增塘村,在改革开放以前,全村主要劳动力靠打铁和撑船度日,生活艰苦。
2013年6月,广州番禺区东环街对口帮扶增塘村。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东环街干部职工147次到户开展帮扶工作。近一年来,东环街通过财政筹集,发动乡贤,企业和个人捐助等多种渠道,累计筹集扶贫资金422万多元,全面推进了增塘小学改造、低收入群体住房改建、无线广播架设、路灯铺设、村文体中心建设等工作。
对口帮扶的方式还有免息小额贷款计划,即帮贫困户贷款种植柚子。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贫困户李小军原来种植的柚子只有10亩地,年产量不高,收入也少。后来,李小军得到免息小额贷款5万元,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种植的柚子达到30多亩,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据增塘村老书记李木桂介绍,如今东环街帮村民重新买了设备,中断了十几年的广播终于又通了。“这是最受村民欢迎的一个项目。因为大家能通过听广播了解国家政策,也方便村里大事小事发个通知了。”
工业旅游齐发力
五华围绕打造“工业新城、长乐之乡”的目标,通过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园区经济”促动、科技进步推动,全力建设万亩工业园区,推动新型特色工业加快发展。
针对制酒、制药、汽车配件、五金机电、工艺品加工、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等主导产业集群,五华每年预算安排400万元,重点扶持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企业。
2013年上半年,五华成功引进海宴酒业、天东通信等7个投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7.55亿元,储备了客家足球俱乐部等7个投资项目,计划投资4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37亿元。
今年,五华更是全力支持冠华传导二期、海宴酒业、创盛工贸二期、松盛电子、立信织造等15家在建企业加快建设、早日投产。积极对接、跟进香雪制药等17家广州帮扶意向投资企业尽快落户,力促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今年动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五华还依托独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遵循生态优先,打造以“长乐古城、生态五华、养生胜地、田园山水、乡野休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集聚开发,强化旅游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