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今天,我们怀着深厚的感情和崇敬的心情,齐聚广东仁化这片红色热土,共同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来到这个地方,我感到十分亲切,因为这里是爷爷朱德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不论是仁化暴动还是红军长征过境粤北时,这里都留下了朱老总的身影。回顾那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谢中央党史研究室、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这次纪念座谈会。下面,我依据史料,回顾一下朱老总在仁化暴动和红军长征过境粤北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1927年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仁化等地,与国民党范石生部队结成反蒋统一战线,保住了革命胜利的种子,并在当地镇压土豪劣绅,有力促进了党对农民暴动的成功领导
1927年12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从湘南进入粤北,转战仁化、曲江、乳源、乐昌等地,到1928年初离开,时间虽然不长,却留下了许多令人追忆的往事。
当时,驻在湘南的国民党16军军长范石生与朱老总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两人又一起参加过同盟会和护国讨袁战争,经历了生死考验,使他们"彼此志同道合,遂订兰交,过从甚密".加上范思想进步,我党也一直有和他合作的考虑。朱老总后来回忆说:"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时,恩来就给我们写了组织介绍信,以备可能同范石生部发生联系时用。"朱老总率部南下过程中先后经过天心圩、大庾、上堡三次整训,"部队走向统一团结了,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也提高了。"但是,给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天寒地冻,大家穿的仍是起义时发的单衣短裤,粮食薪饷更无着落,尤其是枪支弹药和被褥无法得到补给。正当大家为此发愁时,一天,朱老总在报纸上意外看到了国民党第十六军的消息。朱老总冷静分析了革命面临的形势,他说:"在这一带活动的是滇军。滇军我熟悉,他们和蒋系、桂系是有矛盾。我们只要很好地掌握这个矛盾,一定能想出办法来。"于是,朱老总同陈毅等商量后,便写信给范石生,希望开展合作。当然,起义军与范石生合作是有条件的。朱老总在谈判时就提出了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三原则。他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什么时候调我们,我们就什么时候走;范石生给的物资补充,完全由起义军自己支配;起义军内部组织和训练等完全按自己的决定办,范部不得干涉。"事实上也是这样执行的。范石生给朱老总一个团的编制,并给起义军配发子弹、军饷和军需用品,部队给养困难得到了解决,全团将士面貌焕然一新。
朱老总化名王楷率部在汝城活动时,接到中央广东省委的指示:支援广州起义,并率部向粤北仁化进发。当时,范石生为向粤北扩张,要求把部队移防粤北,这为起义军向仁化进发提供了依据。12月10日,朱老总率部调防到达仁化董塘。当晚,朱老总召集各乡农干会议,连夜抓获了3名土豪劣绅。第二天,部队在禾坪岗召开群众大会,当即处决了24名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后来又处决了3名。朱老总在会上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恢复农会,开展武装斗争。随后,部队向农民赠送了一批枪弹,大大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尽管部队不久就离开了仁化,但却狠狠打击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有力促进了随后的农民暴动。
二、1934年底,长征过境粤北前,在周恩来、朱德的领导下,红军与陈济棠率领的粤军结成统一战线,确保了红军顺利通过粤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是选择南线粤军的防线作为突破口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受挫后,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准备战略转移前,在周恩来和朱德的领导下,红军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就地停战"和"互相借道"的协议。
1934年9月,陈济棠向红军递交了一份停战声明,并电约红军举行秘密军事谈判。朱总司令立即表示同意,并同周恩来商议后,决定派潘汉年、何长工两名同志为我方谈判代表,同陈济棠的代表进行了秘密谈判。行前,朱总司令就谈判原则专门向潘、何二人作了交代。谈判中间,又专门给陈济棠发了一封信。信中首先揭露了蒋介石降日反共的罪恶和蒋企图吞并两广的阴谋,并提出"合作反蒋抗日"的五条建议。根据朱总司令的建议。双方代表经过3天谈判,达成了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往来;红军可以在粤北设后方医院;可以互相借道等5项协议。
随后的实践证明,这个协议对于中央红军突围时顺利通过粤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开始向粤北突围转移。陈济棠按照"秘密协议",给红军让出了一条宽40华里的通道。这样,使红军较为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锁线。蒋介石得知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命令陈济棠等人在粤北组织第二道封锁线。陈济棠命令部下到仁化、乐昌、汝城附近设防。但下属军官同时也得到命令:"让出红军西进道路。"10月27日,红军下达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命令,同样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于11月4日又顺利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再次颁布"堵剿"电令,在第三道封锁线上构筑了数百座碉堡,加强堵防。在这个过程中,红军认真执行"秘密协议",不入广东腹地,只沿粤北西进。于是,红军一路未遇粤军顽强阻截,又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可以说,红军过境粤北时,几乎没有进行大的战斗,较好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与周恩来与陈济棠结成的统一战线是分不开的。
在南昌起义失败,革命火种能否保存的危难时刻;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时期,面对两次困境,朱老总积极开展工作,率领部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打开了新局面。南昌起义时周恩来同志曾评价说,"朱德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时任起义军连长的肖克说:"朱德是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革命作贡献。"纵观朱老总的革命生涯,不论是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还是抗战时期,每每到革命危难时刻,朱老总总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千方百计为革命谋出路。在革命斗争最艰苦、最复杂、最困难的时刻,由于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等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使他们逐步从最初的朱毛红军的灵魂人物发展成为全国革命武装力量的最高决策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做后辈的永远铭记。
同志们,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代表的这一代伟大的革命者们历经艰苦跋涉,不懈探索,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开启了"中国梦"的第一章——"解放梦",他们出生入死打天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率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续写了"中国梦"的第二章——"富国梦".当前,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为"中国梦"的第三章"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朱德元帅外孙、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少将刘建同志在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过境粤北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原载《红广角》2014.11,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