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英雄石洞的故事
1927年8月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潮汕,动员群众开展革命。9月30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军被迫撤出潮州,红色政权也随之失去,虽仅存7日。
当年11月8日,中共中共政治局候补委员、东江特委书记彭湃从香港回到海陆丰主持东江特委工作,并领导红二师和海陆丰农民武装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13日和18日建立了全国最早的陆丰县、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2月下旬,中共东江特委根据广东省委指示,通令各县举行年关暴动。普宁县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制订了年关暴动计划,决定从1927年12月30日至1928年1月2日一连3天为农民总暴动日,举行全县总暴动。
1928年1月底,彭湃率红四师第十一团到普宁协助开展年关暴动,夺取政权。2月初,先后攻克果陇、和尚寮两个国民党武装民团据点。
1928年2月下旬,彭湃指挥红二、四师及潮、普、惠农民武装攻占惠来城,6月转移到潮南的潘岱岩洞,在这个叠石而成的天然洞穴中坚持隐蔽4个多月,期间领导指挥大南山革命斗争,石洞因此得名“英雄石洞”。
大南山是一条地跨汕头市潮阳潮南、普宁、惠来的山脉,地形崎岖,英雄石洞(潘岱岩洞)就位于这条山脉的潮南区红场镇潘岱村西南200米处山窝中。洞呈东西走向,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西侧入口由若干石块垒叠,上有巨石覆盖,构成天然石洞:洞内岩石大小不一,互相垒叠或倾斜,或起伏,高低不平,洞底流水常年不断;东侧出口近似三角形,由两块巨石相靠而成。
英雄石洞入口。洞入口由若干石块垒叠,上有巨石覆盖。
英雄石洞外貌
石洞的岩石间大小不一的石缝成为进出石洞的天然通道,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弯腰甚至下蹲缓慢行进。洞内有一露天处,面积约10平方米。据说是彭湃当时休息、晒太阳之处。
在彭湃隐蔽于石洞期间,潘岱村农会执委林娘圆在数月间一直负责彭湃的粮食给养和情报输送。同年10月,接上级指示,彭湃偕夫人许玉磬(化名许冰)化装赴上海时,托林娘圆同志保留石砚一个,纸簿二两册。
可惜的是,1929年8月,彭湃在上海党机关工作时由于叛徒的告密被捕,同月壮烈牺牲,再也没有回到这个栖身数月的石洞,也没有找林娘圆拿回砚台与纸薄。现在,砚台和纸薄都保存在海丰县红宫展览馆。
1929年,东江特委将彭湃的名字与同年牺牲的杨殷一道,作为红军第六军第十六师军校第四分校的名字,命名为彭杨军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