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争当新时代老区宣传排头兵
广东省源流杂志社
在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在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直接领导下,十九大以来,广东省源流杂志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紧密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的目标,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不断提高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服务能力。初步走出了一条老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老区舆论宣传工作气象一新。
近五年来,广东省源流杂志社坚守“宣传老区,服务老区”办刊宗旨,为老区政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进校园”和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等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积极为老区人民鼓与呼,为全省老区宣传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媒体改革,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本创刊30年的纸质刊物,《源流》有光荣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发展也面临读者年龄结构断层等严峻的问题。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源流杂志社坚定不移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深化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拓宽传播平台载体;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杂志社根据自身实际,设立采平面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编合一机制。
一是从组织架构融合入手,原来的采编部和新媒体部人员统一整合,但又各有分工。二是从强化互联网思维入手,重新定位纸质媒体与融媒体的关系,集中资源向移动端倾斜。初步构建起以微信公众号为引领,第三方平台、网站(正在建设中)、期刊数据库为一体的全媒体采编系统,达到了杂志报道、视频等数据互通互融。三是全力打造更合理、更便捷的新闻生产传播模式,初步形成“统一策划、共同采集、分类编辑、多种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的融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格局,实现了新闻传播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
目前,已经建成的微信公众号有两个,分别为“源流传媒”和“源流学术研究”。其中“源流传媒”每日更新,有效弥补了杂志出版周期长,时效性不强的弱项。各级老促会的动态新闻,基本能在来稿的当天就可以发布。信息传递的及时,得到了各级老促会的肯定和欢迎。
视频新闻是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22年起,源流杂志社制作的视频播出后,得到了肯定和表扬。
作为全省唯一专业报道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主流新闻平台,《源流》发表的各类新闻、论文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中国农村的研究人员的重要信息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家重点社科信息数据库上,《源流》每年被查阅的数量达到千万级别;从国家数字图书馆、各个大学数字图书馆到地方数字图书馆,《源流》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生的重点关注对象。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外主动订阅数字版《源流》的读者已逾10万。
二、围绕中心工作,打好宣传主动仗,开创老区苏区宣传新局面
(一)坚持重点突出,舆论宣传守正出新
《源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宣传中央、省的方针政策,对于老区的重要政策和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均以专题或特稿的形式加以突出的报道。其中,引起较大反响的报道有:
2019年第6期,报道了《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市大埔县召开》;2019年第10期,推出专题《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第1期刊登了《<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颁布》;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第2、3期及时推出专题《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在疫情三年间,《源流》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正常出刊,毫不松懈。
2021年,重点策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广东》大型专题。从第4期开始,连续8期对广东各地的党组织建立、发展的红色历史进行梳理,浓墨重彩呈现南粤大地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诗。2022年,以专题形式报道了党的二十大的盛况。
这些专题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展现了作为一本革命老区刊物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责任担当。
(二)聚焦“老区现代风采”,讲好老区故事
《源流》除了开设常规栏目“老区风采”宣传老区建设成果外,还经常派出记者前往老区实地采写,策划“现代老区风采”大型专题报道。
2019年第2期开始,推出《大美牛江》《从岭南边陲古城到湾区明星城市》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大力宣传我省革命老区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展现新时代老区人民勇往直前、再创辉煌的新风采。
2021年第4期开始,推出《红色广东·广州》《充满活力的揭阳》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报道。除了梳理各地红色历史外,还集中展现了广州、揭阳、惠州、梅州和粤北、粤东、粤西、粤中等各地老区的现代风采,图文并茂,效果较好。
《源流》积极宣传中央、省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自2016年起,直到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一连五年推出强有力举措,为凝聚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动力摇旗呐喊。对于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事件、政策和重要节点,均以专题或特稿的形式加以报道,为精准扶贫提供信息服务、智力支撑、舆论支持。
如2019年,第3期《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扶贫路上的接力赛》、第6期《尽锐出战 务实精准——广州市倾情帮扶贵州省毕节市》、第7期《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广东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第11期《新时代的“清远探索”》等等。
2020年,精心策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型专题,铆足干劲,努力做好“决胜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敲响战鼓。第5期,与广东省扶贫办、扶贫办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广东力量》大型专题,聚焦当前广东省脱贫攻坚的总体情况,以及全省各地脱贫攻坚的进程与举措,全面展示广东扶贫人决战攻坚的信心与决心。专题刊载了广东省扶贫办和各地市扶贫办的“战书”,和省委农办、省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梁健同志的专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专题发表后,反响巨大,影响深远。
2021年,第3期《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详细报道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盛况,对广东脱贫攻坚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为长达五年对脱贫攻坚的持续报道画上了圆满句号。
源流杂志社还用“一场演讲比赛”“一本书”生动讲好扶贫故事,为决胜脱贫攻坚凝聚磅礴力量。
从2018年4月起,在原广东省扶贫办、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源流杂志社承办的“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面向全省和广西、贵州开展征集工作。全省各地市经过层层遴选,报送100多篇优秀扶贫故事参与全省征文评选,并推荐19名选手参与演讲比赛。
2019年8月30日,全省“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在广州举办。本次比赛,演讲者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公务员、教师等各行各业的扶贫工作组,也有来自香港的扶贫使者。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感染力,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反映各地老区扶贫工作的特色,引起热烈的共鸣。
活动后,源流杂志社将获奖作品汇编出版了《阳光·力量》(广东省《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比赛作品选,上下两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市、县(市、区)和部分乡镇的图书馆、全国知名大学图书馆以及主要大学图书馆都收藏了此书,作为反映广东省脱贫攻坚历程的重要见证和主要史料之一。
在本次活动中,《源流》杂志率先发现、最早报道的典型,来自香港的女青年梁安莉。关于她的报道在《源流》杂志刊发后,引起了贵州省主流媒体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纷纷跟进报道这个典型。其后,梁安莉荣获“贵州省扶贫先进个人”“2022感动香江人物”等荣誉称号。
(四)聚焦“乡村振兴”,助力老区高质量发展
从2021年起,《源流》对原有的“乡村振兴”栏目进行彻底改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宣传振兴老区各项工作。
栏目主题明确,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各地丰富实践,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
专题报道方面,如2019年第12期《云浮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第1期《南雄奋力书写振兴发展新篇章》,2023年第6期《高明争做县域振兴典范绿色发展高地》,第7期《博罗县域高质量发展基础扎实 势头良好 未来可期》,第8期《广州市高质量打造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第9期《高州全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第10期《江门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加速发展》,第11期《牧海耕田 阳西味道》等。这些专题各有侧重,充分反映了各地区乡村振兴的现状以及地方特色,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
三、厚植爱党爱国情,倾力推行“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积淀底蕴深厚。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发展、国家发展而奋斗,是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工作。
为此,源流杂志社在省老促会的领导和支持下,联合各地市、县(市、区)老促会、宣传部、党史办、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从2021年底开始,在全省革命老区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目前,已先后在揭阳市揭东区、阳春市、廉江市、惠州市、吴川市等10余个市、县(市、区)老区的学校挂起了《源流》小记者站的牌子8个,建立联系的中小学学院20所,并举行了“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效果显著。
四、突出“老区振兴”探索,建设理论阵地
乡村振兴、老区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老区要如何实现飞跃性发展、今后乡村振兴如何和老区发展更好地结合,这都需要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范例指导。为此,《源流》杂志作为广东省老区宣传的主流平台,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办下半月刊《源流·学术研究》。作为探索、研究老区精神、老区振兴的理论刊物,《源流·学术研究》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出版。这是广东省老区主流舆论阵地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从单一的舆论宣传到理论的探索,从传统媒体的上传下达到立足新时代的思想阵地建设,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老区故事,也尚属首例。
五、提高全省老区通讯员队伍的素质,实现“两个覆盖”
源流杂志社紧密联系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实际,把握“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核心要义,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老区通讯员队伍作为延伸信息触角、增强信息搜索能力、充实采编机动力量的“铁抓手”。通过混化管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等,全媒体通联工作逐步走上良性轨道,老区通讯员队伍日益发展壮大。
(一)举办全省通讯员培训班,组建“通讯员铁骑”
按照省老促会的统一部署,源流杂志社、省老区网于2021年分别与茂名、揭阳、清远市老促会联合举办了三期全省老区宣传通讯员培训班,参与人员共200多人,覆盖全省老区市县(市、区)老促会、当地党群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在我省老区宣传工作的历史上当属首次。
源流杂志社通过不断努力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由社领导统管通联工作和队伍建设。同时,完善了通讯员稿费、奖励发放标准和发放办法等,确保了源流杂志社通联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有序有效地推进。
当前,杂志社通讯员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建起了一支以源流杂志社为舞台,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的老区通讯员队伍。很多地(市)、县(市、区)老促会也组织了本地的通讯员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源流杂志社以及各级老促会的通讯员队伍已几百人。
(二)订刊、读刊用刊屡创新,实现“两个覆盖”
近年来,各级老促会高度重视学好用好《源流》及订阅工作,扩大老区宣传力度,进而提升组织凝聚力和履职战斗力。据统计全省21个地市118个老区县(市、区),订阅《源流》覆盖率达100%,实现“全覆盖”。
同时,《源流》在杂志、新媒体平台上实行宣传“无死角、无空白”行动,确保广东省所有老区县(市、区)都能在自己的宣传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源流》收到全国各地来稿61500篇,其中刊发14800余篇,刊稿率比较高,达24%。连续5年来,《源流》的来稿、用稿已经实现全省老区县(市、区)新闻报道“全覆盖”。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前行。《源流》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舆论导向,与省老促会思想一致、步伐一致,紧密依靠各地老促会、扶贫办(局)和广大特约记者、通讯员,基本做到年年有重点、期期有主题,在我省老区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舆论宣传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1.2019年,《源流》杂志作为“中国精品期刊”之一,首次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至2023年,已连续四届入选“中国精品期刊展”。
2.2019年5月,广东省扶贫办以《为老区宣传鼓与呼》为题,在2019年第19期《广东省扶贫简报》上,通报表扬了源流杂志社,为宣传广东省脱贫攻坚的做法和作出的突出贡献。
3.2020年8月,广东省期刊协会组织专家、教授进行了“广东省第五届期刊优秀作品”评选,《源流》杂志荣获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作品6件,共13件,喜获大丰收。
宣传工作是老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源流》将一如既往继续抓住老区特色,弘扬老区精神,讲好老区故事,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提高办刊质量,努力书写新时代老区宣传的新篇章,争当新时代老区宣传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