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高唱揭西革命老区优美的红歌
揭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揭西县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是广东重点革命老区和海陆丰老苏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大北山是名副其实的潮汕人民革命的总基地、大后方,长期以来,有“潮汕小延安”的美誉,在潮汕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近五年来,在揭阳市委市政府,揭西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老区工作指示为引领,紧紧围绕“宣传、调研、协调、促进”的总体职能,通过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的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老区宣传工作展示了全新的局面。
一、主要做法成效
(一)精心编撰《揭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为全面宣传揭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确保这本书的编撰质量,揭西县老促会按照省、市老促会有关要求,多次召开揭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审核《揭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文稿,确保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反映揭西的革命斗争历史。揭西县老促会先后九稿审核校对,形成了《揭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文稿,全书共十一章,40多万字,并向县各相关领导、17个乡镇街道和县直19个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后,送广东人民出版社审定出版。该书是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也是揭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为揭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熟悉揭西革命历史,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激发爱国爱乡热情,转化干事创业实效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因地制宜,切实做好红色遗址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县老促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红色遗址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投资1000多万元,于2007年建成广东大北山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红色遗址的修复保护利用工程。一是打造叫响红色品牌。如南山镇火炬村、金和镇的山湖村、棉湖镇的鲤鱼沟村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进行革命旧址修复,做好红色文章。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全力打造红绿相融的美丽乡村。二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市老促会出台了《助推揭西县“全域红色美丽乡村旅游区”建设方案》,全县规划16个乡镇18个行政村作为全域红色美丽乡村旅游区建设点,大力开展红色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全力挖掘揭西红色文化资源。三是为红色遗址立碑,充分发挥其宣教功能。积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革命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三)讲好老区故事,扎实开展“广东省革命老区村”挂牌工作,擦亮红色文化名片。我会选取了河婆街道岭丰村、灰寨新宫林村、京溪园镇粗坑村、金和镇山湖村、塔头镇旧住村等特色革命老区村,报送由市老促会、史志办、揭阳日报社、揭阳广播电视台拍摄“讲述老区革命故事”的系列专题宣传片拍摄组,并精心收集整理一批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料,作为采编素材,邀请相关镇村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学生、群众,讲述革命老区村的红色历史,点赞老区发展建设的辉煌成就。通过现场实景实物拍摄和相关人物的口述,生动鲜活地展示揭西红色文化。揭西县3个“老区故事”专题片在揭阳市电视台,揭西县电视台播出后,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积极抓好全县革命老区村悬挂“广东省革命老区村”牌匾工作,将“广东省革命老区村”牌匾发放到250个革命老区村(居委),指导各乡镇街道扎实做好挂牌工作。县委县政府等县四套领导班子分别到挂钩的镇、村参加“广东省革命老区村”挂牌仪式,为革命老区村揭牌。通过开展全县革命老区村挂牌,进一步增强革命老区群众荣誉感,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老区人民、支持老区发展。
(四)积极助推“全域红色美丽乡村旅游区”建设,推荐申报红色旅游村。我会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精心对比筛选,向上级老促会推荐申报京溪园粗坑村、南山镇火炬村、金和镇山湖村为红色旅游村,积极开展助推揭西县“全域红色美丽乡村旅游区”建设工作。全力协助揭阳广播电视台、揭阳日报社,按照2条“全域红色美丽乡村旅游区”旅游线路,先后到良田乡、河婆街道庙角村等18个镇村进行采访和拍摄,挖掘揭西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片和采访报道陆续在揭阳市电视台、揭西电视台播出和《揭阳日报》刊登,社会反响热烈。同时,开展“红色美丽乡村行”宣传活动。我会积极报送坪上五星村、龙潭关山村、南山火炬村等3个革命老区村素材,参加由市老促会、《揭阳日报》、揭阳广播电视台、市党史办举办的“红色美丽乡村行”大型系列宣传活动。
(五)积极开展揭西老区各类宣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一是由市老促会、市美协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红色文化写生采风行走进我县。主创人员15人一行先后到大北山历史纪念馆、南山镇火炬村、棉湖镇兴道书院等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景点写生采风。通过深入了解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和感人事迹,选取反映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风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作人员尽情挥毫,以画言志,以画寄情,用画笔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二是全力做好全省通讯员培训保障。2021年3月,揭西老促会积极当好东道主,全力配合省老促会在我县京明度假村举办的全省老区宣传通讯员培训(第二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确保了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三是2023年2月27日,揭阳市老促会、揭阳日报社、揭阳广电台、揭西县老促会、揭西县文广旅体局联合在南山镇火炬村举行《这北山红土这碧水秀村——揭西县全域红色美丽乡村旅游区纪行》一书颁发仪式。该书以串珠的形式将熠熠生辉的红色美丽乡村连成旅游线路,并附录揭西县249个革命老区村庄分布情况和关键词索引,成为展示揭西红色美丽乡村,推动揭西文旅活动的好题材。
(六)持续统筹做好老区报刊的征订。积极完成好每年度老区专报专刊的征订工作。2023年度,我会通过统筹兼顾,积极筹措征订经费,落实征订计划。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征订了302份《源流》杂志、33份《中国老区建设》,并分发到县有关领导、各乡镇(街道)党委、县直相关单位和249个革命老区村及老促会成员单位,通过征订和分发老区促建报刊,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老促会系统刊物影响力,讲好新时代的老区故事,弘扬新时代的老区苏区精神。
(七)根植揭西红色沃土,激活和丰富老区文化艺术创新创作。地处揭西大北山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着山里人特有的艰苦奋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文化艺术创作氛围浓郁丰富。长期以来,县宣传、老促会、文旅、文联等主管部门经常组织文艺演出和文化采风和创作活动,并涌现了一批红色文艺创作队伍。2023年7月,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召开的“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吕梁)会议”上,由揭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报送的揭西红色革命歌曲《西坑梅花开》荣获“全国革命老区文化建设成果(歌曲类)优秀奖”。
二、主要体会
一是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县老促会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支持。省市老区促进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安排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任务。二是县老促会有一个团结战斗的好集体好班长。这届县老促会会长蔡福生主席,以对老区人民的浓浓情怀,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全身心做好老促会工作,带领大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全体老促会工作人员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在完成各项工作中体现了良好的干事创业局面。三是有全社会对革命老区工作的支持。从县直机关到各乡镇,大北山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都有一份对革命先烈革命老区深厚的情怀,一致对革命老区的各项工作给予热心支持并积极参与,体现了老区人民良好的革命传统。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加强老区建设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目标,做好工作,成为党委和政府老区工作的重要参谋,成为动员社会力量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桥梁,成为老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重要卫士,成为老区精神和老区工作宣传的重要力量,努力将揭西革命老区工作再谱新篇!
(一)全方位促进各级各项扶持革命老区政策落实。切实学习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促进更多利用扶持政策,保障和改善老区的民生,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多渠道深化老区精神的传承和宣传,大力拓展老促会工作新阵地。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红色文物保护意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广场电视墙等媒体,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意识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大揭西红色文化对外的推介力度,提高影响力。二是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的落实。协助有关职能部门争取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支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做细、做实。三是进一步挖掘揭西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进一步摸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碑、牌标志,争取推行乡、村文物协管员体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在城乡建设中,将危房改造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有红色文化遗址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四是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与方式。在县、镇、村公路两旁,利用石墙、护坡、结合山形地势、运用壁画、剪纸、雕刻、索膜等艺术手法,打造“红色文化记忆”景观带;征集散落民间的红色实物,丰富展馆陈列的内容;编制画册,制作光盘、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展示红色文化;开展歌唱会,演讲会,戏剧演出,与毗邻县开展红色文化交流活动等,将红色文化推出去,让揭西革命老区红色经典歌曲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