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老区故事 做好老区精神宣传员
惠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加强老区宣传是老促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们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重视宣传,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认真讲好老区故事,助力推动老区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惠州市老促会和博罗县老促会被评为全国老区新闻宣传工作二等奖,惠东县老促会被评为优秀奖。
一、做好老区精神的宣传员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老区精神,展现老区风貌是加强老区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认真落实“五个一”,全力宣传老区精神。
一是建立一支队伍。为使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我市成立了宣传报道组。报道组主要成员为市及各县(区)老促会秘书长和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从社会上聘请记者、作家做兼职报道员,许多县(区)还和当地融媒体建立互动互助关系,共享宣传资源,共同关心和支持老区宣传工作。宣传队伍的建立,为提高宣传工作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市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新民等同志分别获全国、省老区宣传工作多项嘉奖。
二是制定一项制度。为鼓励更多的同志撰稿投稿,提高稿件质量,市老促会制定了宣传报道奖励机制,《惠州市老促会关于加强老区宣传工作的通知》规定:“为激励更多的同志关心老区,宣传老区,拟对积极撰稿的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全市老促会系统撰稿投稿积极性,稿件数量和质量也大大提高。市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新民撰写的《信仰的力量》《香港秘密大营救之惠州趣事》被《中国老区建设》刊用;惠东县老促会秘书长朱浩然、惠阳区老促会副秘书长刘文亮等均有多篇报道被《源流》和中国老区网、省老促会网刊(录)用。近两年来,我市被《中国老区建设》用稿2篇,《源流》47篇,中国老区网16篇,省网49篇。《叶挺》《高恬波》《五名党员六年找组织》被省大型图文录《丰碑》录用;在西湖丰山纪念园拍摄的抗日浮雕图被省《丰碑》用作封面。
三是编写一批史书。2017年按照中国老促会统一部署编辑、2021年出版的《县区革命发展史》,开始时面对既缺经费又缺人等困难,时任市老促会会长陈恩强、秘书长李文忠等同志敢于担当,想方设法筹钱找人,并积极组织各县(区)老促会认真做好该书的编辑工作。历时四年终于成书,填补了我市老区发展史的空白。陈恩强、李文忠、朱浩然、黄涛等人获得了省编撰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惠东还编写了一本“惠东老区新貌”画册,惠城区编写了《横沥镇革命英雄故事》等。
四是举办一次论坛。2017年,为了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东江红色文化和老区精神,探索老区振兴发展理论,惠州市委组织部和市老促会在惠州学院成立了“广东革命老区(惠州)研究中心”,近年来撰写了《高潭精神》《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老区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等论文。2023年3月,组织召开了全国“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学术研讨会,全国15个省的专家学者共120人参加会议,收到高水平的论文65篇。中国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曾广超,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惠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黎明到会并讲话。与会代表及论文对新时代革命老区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宣传老区、研究老区、促进老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五是悬挂一块牌匾。为增强老区人民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擦亮老区牌子,2023年,我市693个老区村开展了“革命老区村”挂牌活动。省老促会陈开枝会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参加了博罗县、龙门县的挂牌启动仪式。各县(区)的分管领导、龙门县委书记等分别到相关挂牌现场祝贺并讲话。与会同志及老区村民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极大地激发了老区干部和群众的荣誉感和发展的信心。
二、当好老区发展的推动者
宣传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我们用真挚的情感、务实的举措,努力推动老区发展。
一是调研推动。几年来,我们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经常到老区镇、老区村了解实际情况,帮助革命老区解决实际困难。
1.开展主题调研。2022年,我们开展了“走进老区看新貌”主题调研活动,让“百里荷香”(博罗)、“禾下乘凉”(龙门)、“红色高潭”(惠东)、“玉米大王”(城区)、“红色摇篮”(惠阳)、“敦伦书屋”(仲恺)等独特风貌和典型故事广为传播,并通过调研发现了先进,树立了典型,彰显了特色。
2.坚持常态调研。我们坚持每月下基层调研,自2021年7月市老促会换届以来,共下县(区)调研36次。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时会同农业农村局同志及驻村干部,因地制宜地帮老区出主意、谋发展。如今年我们到博罗湖镇,惠东白盆珠镇,仲恺沥林镇泮沥村等地调研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意见。惠阳区老促会今年8至11月,对全区7个老区镇,69个老区村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了解镇村班子队伍建设、经济发展状况、人居环境整治、红色资源利用以及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填报了相应数据调查表,初步建立了老区镇村资料库,为今后推动惠阳区的老区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研讨推动。广东革命老区(惠州)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老区为对象,以发展为目标,采取集中研讨和论文研讨等多种形式,积极为老区发展谋良策。如:《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老区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论文,就是以惠东县白盆珠镇为对象,根据该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缺乏长期培训体系”“人才储备不够充分,认识力量不够强大”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领域新业态发展”“加大造血式扶贫力度,提升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等应对之策。论文符合实际,问题找得准,办法也可行,不但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认可,还被《源流》杂志登载。
三是借力推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老区发展要凝聚共识与合力。
1.借政策之力。我们充分利用支持老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向相关部门请示报告,争取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2021年,针对博罗石坝镇老区黄山洞、大水坑村道路不畅、路窄、出行不便等问题,我们和博罗县老促会及时向省老促会反映情况。在省老促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与交通部门反复沟通协调,争取优先安排了2694万元专项经费,于2022年完成了上述两个村的道路硬底化修建任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借上级之力。省老促会要求在全省老区实施“光亮工程”,我市全力支持和配合,顺势而为。两年来,我们给县(区)老促会发通知、转函件、开协调会,为接受容升集团在我市老区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使得“光亮工程”顺利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报装太阳能路灯11245盏,已安装落成9844盏,尚待安装1401盏,老区村民得到了实惠,倍感舒心。
3.借文化之力。我们充分利用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发扬之机,助推老区发展。如:博罗县柏塘镇三棵松战斗遗址很有修缮利用价值,但缺乏经费。我们将情况向市委宣传部门反映,取得了20万元的经费支持。另外,我们还为惠城区、博罗县、龙门县等地的红色遗址保护和完善、红色历史展馆的建立等向省老促会申报相关修缮经费,也得到了省老促会、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
三、成为新传媒的热心人。
进入新时代,单一的传统宣传方式已经不能全面、快捷地表达和展现老区巨变,为此,老促会的同志积极学习新知识,勇于接受新挑战,热心争做“新媒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及融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宣传革命老区,使老区宣传工作覆盖面更广,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一是搭建平台。2021年换届后,我们迅速建立了“惠州市老促会公众号”,采用网络信息向社会宣传老区,服务老区。公众号网站设有“老区概况、老区写真、红色记忆、老区政策、交流园地”等栏目,既记载老区的过去,也反映老区的现在,既有工作动态,也有工作交流,既面向老区,也面向社会。形成了“省、市、县(区)上下连通,县(区)横向贯通”的顺畅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自公众号开放以来,共登载各种消息、报告、通讯等126篇。
二是建立微信群。我们建立了惠州市老促会微信常态工作群,专项工作及时成立专项工作群,便于全市各级老促会和同志们交流工作和信息,国家政策、省市通知、工作动态、老区新貌等均在微信群中一目了然。开始有个别同志不太适应,经过短暂培训后,大家很快接受并非常乐意使用了。如今,许多老促会的同志还成为“网络老手”。
三是制作影视片。老促会同志虚心向年轻人学习,主动请电视台、融媒体的同志上门教学,共同制作宣传短视频。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市各县(区)于2023年10月制作了《红色罗浮》《山茶醉春光》《白盆珠新貌》等8个短视频上报了省老促会。同时,配合中国数字电视台、省南方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我们在建党百年纪念活动中配合省南方电视台拍摄了《热土浇开幸福花》,展示了“香港秘密大营救”“东纵及粤赣湘边纵队”历史及涉及的老区巨变,此片于2021年在南方电视台播出。惠阳区、博罗县也分别配合广东电视台拍摄了反映秘密大营救的专题片《苦尽甘来》和反映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长宁镇老区村松树岗村》。惠东县、惠阳区正在拍摄《红色基因——革命老区影像志》等等。宣传手段的改变,大幅提升了宣传工作的档次和质量,也有效提高了为老区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今后,我们将加大老区宣传力度,加力推动老区发展,加倍为老区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