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督查专员 方伟喜
首先,对老促会系统一年来卓越成效工作表达敬意。省老促会在推动老区振兴发展领域,做了大量有效的实质性工作。近年来,省、市、县(市、区)老促会共同努力,为全省老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老区振兴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感谢你们为广东省革命老区发展辛勤的付出和无私奉献!
第二,向老同志们简要报告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扶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推动革命老区全面振兴发展,扶持革命老区与其他地区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道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推动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政策保障,组织实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各级乡村振兴部门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确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印发实施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操作规程,聚焦各地市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等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和惠州、肇庆市开展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从严从实推动各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截至目前,全省脱贫人口53.02万户、142.37万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94元,同比增长4.1%,全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43.7万人。从近期暗访调查情况看,各地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底线任务完成也比较托底。
二是推动革命老区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我们推动革命老区村庄分类与县镇分类统筹实施、村庄规划与县镇国土空间规划整体构建,以及村庄布局、村庄建设和农房风貌规划一体落实,引导村庄分类梯次提升建设。目前,革命老区共建设干净整洁村19120个、美丽宜居村14235个、特色精品村1268个,分别占69个革命老区县(市、区)行政村总数(19150个)的99%、74%、6.6%。支持革命老区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围绕城乡结合部、重要旅游区、产业基地好的地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全省革命老区县(市、区)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342条,建成4789公里。
三是重点安排支持革命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和资金保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实施广东省2023年乡村补短板工程,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根据农民群众生活生产需求,加快推进村内道路、照明、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其中革命老区中开展乡村补短板工程前期工作有73个项目包,拟建设乡村补短板工程项目197个,覆盖439个乡镇、1593个行政村,涉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培育村61个,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中央财政资金和省涉农统筹资金安排时,省农业农村厅重点向革命老区倾斜支持,2023年向革命老区安排衔接乡村振兴资金3854万、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农村厕所革命奖补)5727万、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美丽乡村奖补)16817万。
四是加强对革命老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省里持续加大对革命老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保障力度,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明确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以上财政补助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省级以上财政对原中央苏区县、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按照财政投入标准的90%予以保障。2023年支持全省各革命老区市县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26.68万亩,投资总额8.35亿元。支持原中央苏区县韶关南雄市入选国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国家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推动将县域内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探索行之有效的酸化耕地治理模式和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示范样板。
五是大力推动革命老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铸强产业链条,推动传统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链全环节同步提质增效,着力打造“融合产加销 贯通农文旅”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支持革命老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3个,占全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287个)56.8%,实现革命老区农业县(市、区)每县一园的基本目标,对当地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强链补链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提质。2023年我省申报支持梅县区畲江镇、海丰县城东镇、惠来县靖海镇共3个革命老区所在镇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每个镇安排中央财政补助300万元,通过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后再将奖补700万元。项目建设聚焦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补强短板弱项,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六是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帮扶。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助力我省老区苏区加快发展,汇聚社会力量助力老区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企业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就业扶持、商贸流通、消费帮扶、资源开发、广东“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老区乡村振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因地制宜、精准结合,优先支持老区苏区发展。动员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累计组织发动各类企业2882个帮扶革命老区3233条村,投入资金11.87亿元,开展对接帮扶项目2271个。2023年,争取1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南雄市稳粮保供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
接下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打造首批高质量发展典型县(22个)、典型镇(110个)、典型村(1062个),加大力度扶持入围的12个老区县、52个老区镇、611个老区村,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向老同志们表达一个期待,期待全省老促会系统继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期盼省老促会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开拓创新、奋发作为,紧紧围绕推动老区苏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继续搭好省委和省政府联系老区人民的重要桥梁,当好党委、政府得力参谋、助手,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为推动我省老区苏区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