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图示
【龙川县——原中央苏区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与赣南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1925年11月,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成立; 1930年8月,中共龙川县党组织隶属中共邬县委领导;同年12月,中共五(华)兴(宁)龙(川)县委组建; 1932年6月,根据斗争实际,五兴龙县委撤销,成立中共兴龙县委员会。自1930年8月开始至1935年8月,龙川的党组织一直受中央苏区组织系统领导,时间长达5年之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县党组织有区委3个,党支部约20个,党员约1902人;建立区苏维埃政府3个,乡苏维埃政府7个,苏区村庄183个。其时,苏区人口约占当时全县人口的64%;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
1930年至1933年,先后整编成立了“东江工农红军第五十团”,全团500人,该团是兴寻龙平蕉根据地的红军主力。以原彭城独立营为基础,将寻乌、平远、兴宁和龙川的部分革命武装整编为红十一军独立营,全营共500多人。以独立营为骨干,扩编为寻乌独立团,全团有1000多人。为了保卫苏区,牵制和打击国民党陈济棠部的进犯,1933年6月,粤赣军区成立寻南挺进队,下设4个支队,主要活动地区几乎涵盖了除东江河河西外的龙川县全境,直至1935年8月止。
龙川苏区的武装部队,一直得到中央苏区军事机关和领导人的关怀与指导。1929年2月7日,红四军从江西会昌南下途经龙川上坪,毛泽东同志从龙川江广亭进入江西寻乌菖莆,后在马蹄岗住下,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
1930年8月,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及其直属武装大队建立后,县苏维埃组织赤卫队长与游击小队长举办军事干部培训班,中央苏区派红一方面军前委秘书长古柏指导工作。1932年春,赣西南特派员古柏与罗屏汉一起到龙川细坳黄麻布(即今永安村)召开赤卫队会议,传达上级指示。1933年二三月间,彭德怀带了一支驳壳队,从江西苏区来到龙川细坳黄麻布苏区巡视工作。
五兴龙武装力量在中央苏区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1929年到1930年,先后同敌人战斗达几十次。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红色中华》先后两次对赣南红军进军、进迫龙川,赣南地方武装在龙川上坪附近截获粤敌的情况作了报道。
革命战争年代,龙川人民对中央苏区的重要贡献。
为中央苏区造就了一批优秀干部。据统计,在五(华)兴(宁)龙(川)苏区调入中央苏区任职的干部中,担任县团职党政军以上职务的就有12人。
为红军主力部队提供了兵源方面的支持。五兴龙苏区的人民武装与东江苏区其他人民武装一样,成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兵源补充的重要来源。
为中央苏区腹地提供了大量后勤物资方面的援助。中共党组织在龙川县城、东江重镇贝岭、兴龙物资集散地渡田河和赤石渡等地,以开设店铺为掩护,收购各种中央苏区急需的军用品和日用品,秘密运往中央苏区腹地。据统计,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贝岭几乎每天有百十担食盐分四路从细坳、和平等处机智避开国民党反动当局关卡严查运往赣南,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不下3000吨,呈现出“十万挑夫上赣南”的动人景况。
牵制了“南天王”陈济棠兵力,减轻敌人“围剿”中央苏区腹地的军事压力。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腹地发动大“围剿”期间,国民党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行动,向五兴龙苏区发起了进攻。闽粤赣特委决定在兴宁、龙川边界恢复根据地,恢复和健全原有的区乡政权组织,在兴宁、龙川一带开展打土豪、剪电线、散发传单标语等活动,烧毁通往中央苏区腹地的渔子渡、三多齐、合水等多座大桥。
回龙镇大塘肚村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兵工厂旧址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上坪茶活炮楼
【重要革命历史事件】
“十万挑夫上赣南”
1930年开始,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大肆“围剿”中央苏区,还对苏区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粤北、闽西、赣南的人民群众组成的“运盐敢死队”,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万难,运用各种方式偷偷把食盐运往苏区。而人民群众偷运食盐的方式也是各种机巧,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智慧。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农民式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有的把粪桶做成双层,有的打通竹杠的关节,有的用食盐水浸渍衣服,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藏匿食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其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
龙川苏区党政组织曾在龙川通往五华、兴宁的刀口阿顶、江西与广东两省相连的江广亭、龙川回龙园田接管亭设立交通站和水站;在兴宁、龙川交界的渡田河、赤石渡等地开办合作商店,与粤赣边区人民群众进行以物换物的交易,将赣南的大米、黄豆、茶叶等物品交换从兴宁梅州地区运来的食盐、煤油、药品等紧缺物资;龙川苏区党组织采取巧妙措施,分四条线路,将集中存放于东江上游商业重镇贝岭的重要紧缺物资,巧妙地避开国民党反动武装力量的重重关卡,运送至中央苏区。
据统计,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为中央苏区腹地收集和运送了大量的急需军用物资、医药、食盐及生活用品,龙川贝岭几乎每天有百十担食盐分四路从细坳、和平等处机智避开国民党反动当局关卡严查运往赣南,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达数千吨,一度呈现“十万挑夫上赣南”的动人景况。
“十八壮士葬身火海”
茶活炮楼是茶活村徐屋和刘姓的独脚炮楼,亦是茶活区乡政府所在地。炮楼居高临下,视野宽阔,是观察形势、传达汛息的最佳位置。炮楼砌得高耸、坚实,是全村守护物资和联络战斗的重要据点。
1932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开始第四次军事“围剿”。茶活苏区接到情报,告知第二天将有敌人来犯。情势危急,当时决定:一面由游击分队分队长钟其带领一小分队战士组织600多名群众撤离隐蔽,一面则由黄清鼎率33名区乡干部与游击队、赤卫队及部分群众一起,坚守徐屋、刘屋的独角炮楼。
翌晨敌人分三路摸进茶活村,对炮楼发起几次集团冲锋,但每次都被赤卫队的火力压了回去。敌人屡攻不下,便从两侧架起火炮,对着炮楼方向,连打10多发炮弹。半米厚的石墙被炮弹轰开了—个近两米宽的大窟窿。敌人又推出重机枪交叉扫射,炮楼瓦片尽飞,楼内烟尘弥漫,但在守楼的战士们奋力抵抗下,敌人进攻无果,终于狼狈退却。
第二天凌晨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炮楼的顶楼板残破不堪,厚厚的墙上裂缝越来越大,炮楼的面墙已经摇摇欲坠,再经不起敌人炮弹的轮番轰击了。在我方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战士们目光坚毅,义无反顾地退到炮楼的中间。每个人将所有点灯的煤油泼洒在楼板、棉胎、衣物、柴草上和自己的身上。18名战士肩并肩地围成一个圈。黄清鼎紧握火把,高声喊道:“同志们,我们宁死不屈!”“噌”地一声,所有人的衣服都点着了火,火苗窜起几丈高,如同一面鲜红的旗帜,映红了18名战士坚毅的脸。
被人民群众誉为“茶活十八壮士”的烈士,在上坪纪念碑上留下姓名的只有13人,他们是:黄清卿、钟维四、徐瑞祥、刘石金、黄德礼、黄兴凤、刘观添、钟寥基、钟荣金、钟水泰、钟锡驻、邝天鸿、温明书。另外5人姓名因历史原因已无可考证,但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革命历史人物】
黄居仁(1904~1928),龙川县铁场洋贝村人,广东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中共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等职。1927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期间接应周恩来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巡视员等职。同年冬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惠阳县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巡视员。同年秋,在联系恢复广州地区党团组织工作时,与妻张雪英(共青团广州地委副秘书长)一起,被敌特所捕,夫妇俩于广州就义,黄居仁时年25岁。
黄克(1905~1928),龙川县佗城镇四甲村人。1922年投身革命,从事青年运动。1924年被选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第二期学员学习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特派员,在东江、北江从事工农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命回家乡改组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1928年2月初,黄克当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任“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总指挥。3月10日,为配合东江年关大暴动,黄克率400余革命军武装人员攻占鹤市,打响了龙川工农革命第一枪。几天后,与战友黄德初前往紫金苏区途中被捕,被解回龙川佗城惨遭杀害,时年23岁。
【革命遗址】
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县农民协会旧址 1925年11月,黄觉群、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由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黄觉群当选为县农协主席。大革命时期,中共龙川特支和县农民协会领导与开展龙川农民运动,名振东江地区,戴家祠是这两机关的办公地址。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9年3月初,受东江特委派遣,在特委巡视员刘琴西的具体指导下,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工农代表大会在大塘肚长塘面召开,出席代表80余人。大会通过成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选举曾不凡为主席,潘火昌为副主席,罗屏汉、胡燧良、古汉忠、罗文彩、蓝素娥(后增补)为常务委员。同时还分别建立四个联区政府及其中共区委。与此同时,将东江、龙川县游击大队共八十多人枪合编为五龙兴县游击大队,罗柏松任大队长,潘火昌兼政委。五兴龙苏区是闽粤赣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8年2月初,龙川特支书记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陈济平等人为政府执行委员,黄克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挂军长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迅速组织发动了震撼东江上游的龙川鹤市武装暴动。从而开创了中共龙川组织领导工农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先河,为龙川人民坚持长期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 1929年12月,中共龙川临委遵照广东省委的指示精神,在回龙园田禾场背召开龙川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大会通过成立中共龙川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选举陈锦华为县委书记,叶卓、曾彪、吴子廉分别为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少共书记,蓝素娥为妇联主任;选举袁祥钦为县革委主任。县委、县革委机关驻地设园田禾场背袁高榕家。
上坪镇青化村古柏烈士牺牲地 1935年2月下旬,中央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原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古柏,以粤赣边区游击司令的身份来到龙川上坪青化鸳鸯坑土纸厂,召集龙川、兴宁边境的20多名苏区干部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开展游击武装斗争。会议期间,青化地下交通员叛变,导致3月6日驻上坪的国民党县警100多人包围了鸳鸯坑。古柏率20多人仓促应战突围。战斗中为掩护其他人员突围,古柏与另两位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今龙川县政府在古柏殉难地的青化村草皮岗山顶兴建了一座“古柏烈士纪念碑”。
龙川新貌
龙川 苏区县
【旅游简介】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有“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北部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枫树坝水库)、万有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梅子山矿泉水山庄度假村。中部有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