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王国梁(中)为外来工和采访团宣讲东江纵队抗战事迹。
东纵_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南方网讯 8月3日上午,“重走南粤抗战路”新闻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来自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王国梁、魏法谱为80名外来务工人员和采访团讲述东江纵队的抗战事迹。之后,采访团和外来工分批次参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全景。
纪念馆的内景。
纪念馆内景。
纪念馆内展出了广州遭日军大轰炸时期的一枚航空炸弹。
东江纵队成立于1943年12月2日,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成立时下辖7个大队,共3000余人,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委。”东江纵队曾成功营救受困于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和爱国人士,配合盟军对日作战,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与日伪军战斗1400余次,与国民党顽军战斗600余次,击毙敌人6000余人,击伤俘虏敌人3500人,自己牺牲了2500余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王国梁指出,东江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一同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纪念馆的国防展区。
纪念馆的国防展区。
纪念馆的国防展区。
据史料记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朱德总司令在给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的命令中指出:“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在广州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这充分说明了东江纵队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1946年6月底,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解放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 1949年9月,两广纵队南下,与粤赣湘边纵队(原东江纵队一部)汇合,担负解放广州一翼的任务,并为广东全境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