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多岁的陈帆依旧精神矍铄。
陈帆当年的老照片曾刊登在《广州日报》。
陈帆当年的老照片曾刊登在《广州日报》。
陈帆的自传《路》。
“金鱼婆婆”名叫陈帆,生于1922年2月,以前是三水中学的语文老师,退休差不多40年,和蔼、优雅、精神矍铄。近些年,陈帆以“金鱼”为笔名写了一本自传,回忆70多年前,自己参与抗日救亡的往事。
曾建言设救护班支援前线
九旬老人追忆抗日救亡往事
陈帆说,自己很幸运,父亲让她读到初中。在初中时,她认识了好多思想进步的老师和同学,也改变了人生轨迹。
在陈帆家中,记者见到了她以“金鱼”为笔名所写的自传作品《路》,这本书回忆了从年幼到退休前几十年的往事。书中提到正读初中的陈帆和同学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初中毕业后离家投奔抗日团体,后来徒步23个日夜来到韶关读高中,并考入大学。1948年,陈帆大学毕业后在中山短暂工作一段时间,1951年来到三水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据陈帆自传中回忆,1937年,陈帆和另外两名同学李降云、周德恒一起约见“专员”(当时是地区行政长官),建议他开办救护班,救援前线的伤员,并组织救护队、送粮队、宣传队等支援前线的团体,将青年、学生吸收到救亡工作中。说服有效,后来“专员”接待了他们,并同意他们的建议。而初中毕业后,陈帆瞒着家里人,偷偷地参加了抗日团体。在思想进步的师友带动下,陈帆到多地做抗日宣传工作,如信宜、茂北、覃巴等地,还到过位于湛江的广州湾儿童保育院。
陈帆说,写自传源自她退休后有空闲时间,于是以七八十岁高龄开始整理以前写的日记,取笔名“金鱼”。“70多岁时开始写,写了四五年。”陈帆说,她希望写下以前自己的一些经历,让子孙看看。
曾参加第一届省运会
老照片登上《广州日报》
陈帆感慨,正是认识了思想进步的师友、参加了抗日救亡的工作,让她的人生彻底改变。1944年,陈帆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才结婚。1951年,陈帆来到三水中学当老师,定居在此。
在陈帆家中,记者看到了陈帆在广东国民大学读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代表队的照片,这些照片曾投稿刊登到《广州日报》。陈帆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正读大三的陈帆作为大学篮球代表队成员参加了第一届省运会。
现在,陈帆已90多岁高龄,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起居生活都能自理。平时,她还喜欢读书看报,《广州日报》、《老人报》都是她爱看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