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红军经过的罗家渡清东村。
(33)红军经过的梅花深塘村。
(34)红军经过的老坪石三星坪村。
(37)红军先头部队经过老坪石白竹村向湖南白石渡挺进。图为老坪石白竹村。
(38)红军中央纵队长征时经过的五山山溪村。
(39)1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师、红二师五团冒着严寒风雨,从石下、小山翻越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大王山,掩护中央纵队安全西进。图为红军长征经过粤北时翻越的最高峰——大王山。
(41)11月11日,红一军团直属队、中央纵队、军委纵队从张姑岭往湖南盈洞到达乐昌白石三界墟。图为白石三界墟。
(43)11月12日,红一军团直属队、中央纵队、军委纵队从黄圃平田往香花树下村向湖南宜章白石渡进发。图为黄圃平田村。
(44)红军在五山石下上黎家村留下的宣传标语(一)。
(45)红军在五山上黎家农户墙上留下的标语(二)。
(46)红一军团直属队、中央纵队、红九军团长征时经过的五山坪田村。
(47)红军中央纵队长征时宿营过的五山平田黄家村。
(48)红军长征时经过的五山坪田村时曾留下的“命令”复写纸。
(49)坪田红军烈士墓。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经过五山镇坪田,有9名红军战士在瓦窑内牺牲。村民将牺牲的红军战士安葬在五坪田村委会黄家村喇叭形埂子瓦窑内。
(51)红军长征经过的五山瑶山长老坑。
(52)红军长征经过五山麻坑墟旧址一角。
(53)1934年11月6日凌晨3时,红一军团到达乐昌麻坑墟时,敌军在该地的乡公所被红一军团占领,红军将其利用作为临时指挥所。
(55)1934年11月7日,紅二师四团由麻坑经龙山(羊古田)、五山沙坪、赤水、天平架、东坑到北乡上西坑,晚上到达九峰文洞庙山背和茶料鸦鹊岭一带,并在庙山背宿营。图为九峰文洞庙山背村。
(56)11月7日,红一军团直属队、中央纵队、红二师六团、红十五师从麻坑往长老坑到北乡西坑,在西坑宿营。图为红军长征经过的北乡西坑。
(57)北乡西坑88岁的瑶族老人盘球秀回忆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西坑的情景。
(58)红军中央纵队长征经过的廊田羊古田。
(59)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九峰观音山与国民党余部展开战斗旧址。
1934年11月初,红军突破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带的第二道封锁线后,于11月5日至9日,红一军二师四团、红一军团直属队和红一军二师六团、红十五师,分别从仁化的大水、清水江越过山寨岐和从仁化的糍粑坳、中洞(原属乐昌)到麻坑集结后,一部分由桃竹坑、大王山、樟姑岭到九峰浆源;一部分由龙山、沙坪、赤水、天平架、东坑、上西坑到文洞的庙山背和茶料的鸦鹊岭。另外,红一军团一师三团于11月5日从延寿到浆源的沈家。
翻越大王山 从五山麻坑至浆源,中间横隔着一座大山——大王山。大王山海拔一千五百多公尺,山腰森林茂密,荆棘丛生;山颠两侧悬崖峭壁,中间一条羊肠小道。要越过这座山,对连月行军的红军来说不能不是一次与寒冷、疲劳斗争的严峻考验。红军从下午四时冒雨出发,快速前进。由于人多拥挤,加上冬季日照短,行不到半山腰便夜幕降临,这时大家只得拄着一根树棍一步一步走。爬上山顶时,多数人的衣服湿透了,脚磨起一个个血泡,身上被荆棘划了一道道伤痕,但是没有人说苦叫累。转向下坡,道陡路滑,行走更加困难。经过十多个小时艰苦异常的夜行军,终于在翌日清早把这座大山甩在后面了。
抢占九峰山 这时,国民党叶肇率领的独立二师及独立第二旅加紧从仁化长江、城口向乐昌九峰一带尾追,余汉谋独立第三师吴团和粤军邓龙光部一团在九峰圩、茶料一带布防,实行坚守碉堡,控制交通要道,妄图阻止红军前进。为了甩掉尾追之敌,粉碎国民党妄图在九峰一带堵截红军的阴谋,掩护中央纵队从湖南边境安全通过,红军到达浆源后,不顾日夜兼程行军的疲劳,马上部署战斗。红二师四团抢先占领浆源、文洞与茶料之间的观音山和向日峰制高点。
茶料战斗 随后派出数千人攻击茶料之敌。从上午8时开始,红军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打得敌人丢盔弃甲,争相逃命。红军部队配合完成了掩护中央军委等后续部队的任务。11月7、8日,队伍折回五山,由石下向汝城、宜章方向前进。
11月9日红一军团一部由文明、上章到白石的三界墟,在三界墟宿营一夜。翌日,一部分经中塘、里田、东村、坪田、新塘、紫溪、二界墟、香花村向白石渡挺进;一部分由涧水、油铺、银子仙、坪头垅到田头,由田头过武江河向白石渡挺进。13日,红军离开乐昌县境,占领湖南省宜章县城,突破了敌军第三道封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