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初担任红军后卫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余部曾辗转于连县东北部一带。图为天光山战斗遗址。
1934年红军长征经瑶安乡天光山村时住过的农家旧址
村该屋男主人叫赵石养,女主人叫李木妹(俩位老人现己去世)。据屋主的后代(孙女)介绍,红军经过时在这个屋里住过一天一夜,红军约有50多人。屋主留红军住下后,给了红军5担(500斤)稻谷,并杀了一条猪,煮饭给红军食。红军走后给了一个光圆和写了一张500斤稻谷的欠条给屋主。新中国成立后,连县(现在的连州市)人民政府还了500斤稻谷的钱给赵石养.
今天的瑶安乡天光山村一角
天光山村头挂着红色根据地的牌子
瑶安村委会天光山等村的村容村貌变化现状
红军驻地天光山杨梅岭
红军休整驻地老茶坪村
红军长征经过天光山时,瑶民逃避上山。红军在杨梅岭村瑶胞李景郁家吃饭后,留下一串银簪和戒指作为饭钱
红二十四师休整地---黄洞山小东口瑶寨
黄洞山半冲村,红军第三十四师营地
红军第十四师与国民党军激战的战场——田洞心牵牛练山区
牵牛练一角
牵牛练战场之红军烈士坟
曾挽救红军伤员的田心瑶人黄红妹。田洞心牵牛练战斗后,一名永州籍的红小鬼王贵,因负伤遗落在竹山,身穿单衣短裤,光着脚板,瑟瑟发抖。陂头坑瑶胞李河玉和田心瑶人黄红妹上山发现后,连忙把小红军背回陂头坑,取来衣裤鞋子给他穿上御寒,提来饭粥给他充饥。以后安置这小红军在当地生活,直到解放。
1934年11月中旬红一、红九军团各一部,冲破敌人在宜章至良田之间的第三道封锁线之后,转入湘南,经嘉禾、兰山过临武县境,其中一部南下连县天光山地区,始终沿粤湘边向西进发。在此红军与敌激战,取得胜利后,顺利通过三水,进入湖南省江华地带。12月初至1935年1月上旬,担任长征后卫的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原第三十四师)在广西全州、灌阳一带,完成掩护长征红军渡过潇水任务后,遭强敌阻截,伤亡惨重,无法前进,于是返程撤回湘粤边境,两次进入连县。最后在牵牛练战斗中,因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红十四师转移到湖南临武县的平溪洞坚持斗争。
早禾磊战斗 1934年11月底,红九军团一部从临武进入连县天光山,在板寮、蚊仔冲、早禾磊一带宿营。次日早晨,驻夏湟墟的粤敌警卫旅二团一营跟踪追到。枪声一响,红军纷纷登上早禾磊顶,有的进入当地纸厂以沤纸浆塘作掩护,居高临下朝骑马的敌军官一轮火打过去,当场毙敌四五人,敌人纷纷溃退。战斗中,我军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枪声、手榴弹声震撼山谷,直到下午,湘敌来援,红军才往兰山、江华方向转移。
牵牛练战斗 1934年12月21日,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余部从桂湘边兰山撤退到连县三水瑶区,粤国民党独三师纠集了当地自卫队上山“进剿”。1935年1月初,红军90余人在黄洞山小东口休整,遭敌重围,突围途经大定坑,又遭反动瑶王民团偷袭。我部退到田洞心的牵牛练,时值隆冬,雨雪交加。第二天上午,数倍于我的敌人又跟踪追到,火力猛烈。红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杨团长指挥下奋力阻击。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傍晚,敌被击毙十余人,红军牺牲6人。我部当晚转移至临武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