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7年4月21日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进入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经过艰辛开拓,在农村先后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东江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古大存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东江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
一、东江农民运动的重要宣传发动者、组织者
古大存在青年时期就追求真理,1924年在广东公立法政学校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古大存被派到东征军中粤军第二师任战地政治宣传员。当时,为大力向当地民众开展政治宣传,求得他们对东征军的支持,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一面从黄埔第二期学生中挑选能讲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的约20人,组成政治宣传队,一面通过杨匏安向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的汪精卫建议,在张民达师组织一个政治宣传队。汪精卫当时为国民党左派,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古大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张民达师任政治宣传员的。
政治宣传员在军队到达前,先在沿途村镇到处演讲,张贴国民革命标语,散发传单,教村子里的儿童们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歌》,向村民宣传东征的目的和意义。东征军攻下惠阳淡水镇时,敌人在四周纠集残余力量,企图反扑。古大存不顾危险,与政治宣传队其他队员一起,在该镇召开各界民众大会,宣传东征军不筹饷,不拉夫,不住民房等军纪,号召各界人民支持东征军,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陈炯明。他还在淡水中学,宣讲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政治宣传队还在东征军所到之处,帮助当地组织农会、工会和商民协会等,发动农民群众为东征军带路、运输物资、抬担架等。他在自传中说:“在行军时,只要时间上允许,我们总是帮助工人粗略地组织一个工会,帮助农民粗略地组织一个农会”,“主要是为了发动群众支援国民革命军,侦察报告敌情。”
第二次东征开始后,古大存以广东省农民协会特派员的身份回到五华,领导五华农会的工作,由过去主要是进行宣传工作向实践工作转变。在五华农会的领导下,五华农民配合国民革命军作战,在鲤塘一举击溃了陈炯明的主力。此后,古大存留在五华,与其他回五华的共产党员一起到各乡活动,在很多地方建立了农会组织。同时在农村中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中共五华特支,他任组织委员。1926年2月,五华县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他任县农会副会长兼军事部长。在他的领导下,全县普遍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人数达2000余。中共五华特支和县农会领导农民积极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并取得很大胜利。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农民自卫军,也有力地支持了减租斗争。
减租斗争的开展,遭到了地主豪绅的激烈反抗,在以张谷山等五华几个最大的地主幕后主使下,全县较大的地主联合起来,成立“资本团”,进行有组织地反抗农民减租斗争。他们囤积大批米谷,运往梅州、汕头一带销售。古大存亲把情况报告彭湃,彭湃在《人民周刊》上撰文,支持五华农民斗争。他还派农民自卫军到琴江、谭江合流的河口地方,拦截米谷出口船只。农民自卫军将拦截的800多条船的米谷,一半归农会所有,一半由县政府收买后转卖给农民。禁止米谷出口斗争取得了胜利。
张谷山等不甘失败,打着孙文主义学会的旗号组织所谓“新农会”,与县农会对抗;并依靠“资本团”,集资供养陈炯明残部1000多人,公开镇压农民斗争。县农会派出自卫军,与“资本团”反动武装进行斗争。1927年3月,在古大存极力主张下,县农会智擒张谷山,予以处决,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气焰。
古大存在东江其他地方开展政治宣传,帮助组织工会、农会,在五华领导农民运动,唤起了农民的觉醒,锻炼了农民自卫军,为日后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
二、东江武装斗争的最早开展者之一
1927年,蒋介石反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东也发生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当时,五华县农会正在开代表会议,遭到驻五华的反动派一个团的包围。古大存带领农民自卫军奋起反击,由此揭开了东江武装革命斗争的序幕。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五华农民自卫军编为广东工农讨逆军第七团队,古大存任团队长。海陆丰革命政权失败后,由于叛徒的出卖,第七团队也受到严重损失。之后,古大存奉命回五华坚持斗争,并任新成立的县革命委员会军事部负责人。8月,工农革命军再度攻占安流,在梅林梅冈寺成立县教导队。随后,消灭了周围的反动武装。
“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南昌起义军到东江地区后,古大存曾几次前往联络,均未联络上。后来他再到海陆丰寻找,未找到南昌起义军,见到了彭湃。彭湃要他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在五华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古大存回到五华后,在龙村建立了第一个乡苏维埃,接着又在第八区和第六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12月24日,驻五华塘湖的国民党反动派向古大存下战书,分三路进攻龙村。古大存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七团在武装农民的配合下,分三路反攻塘湖,经过三天激战,攻占了塘湖。这时,听说广州起义军余部转移到五华龙窝圩,古大存立即率领第七团前去迎接。然而,广州起义军已向海丰开进。但第七团与广东军阀部队不期而遇,打了漂亮的一仗,缴获敌人两三千支枪,壮大了自己。
1928年1月,以古大存为主席的五华革命委员会发动了年关大暴动,围攻国民党各区、乡公署,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五华县当局十分惊慌,急忙向上求援。2月份,国民党新军阀黄旭初部韦云松师开到五华,先是与当地反动首要组成“驱古委员会”,旋又改为“灭古委员会”。敌人采取“宁愿枉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人”疯狂行动,五华革命斗争受到空前摧残。5月,古大存率领60名同志,转移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五华、揭阳和丰顺交界的八乡山坚持斗争。
1928年7月间,在九龙嶂成立了五(华)丰(顺)兴(宁)梅(县)(大)埔五县暴动委员会,古大存被推举为暴动委员会主席。同年7月,五县暴动委员会成功领导了梅县畲坑暴动。不久,古大存建议成立兴宁、梅县、五华、丰顺、大埔、揭阳、潮安七县联合委员会,他被推选为书记。1929年2月,在八乡山小溪召开五华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古大存担任书记。同年3月,汤坑民团团长黄夺标率国民党兵和民团200多人进攻八乡山。古大存率领部队伏击敌人,活捉黄夺标,将其处决。这次胜利,使八乡山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古大存在敌强我弱、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虽然屡战屡败,但十分顽强地坚持下去,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的主要领导者
畲坑暴动后,古大存与上级取得了联系,并开始参加中共东江特委的工作。1929年6月,在丰顺召开的东江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古大存当选委员,并担任军委书记。9月,在东江特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常委,仍任军委书记。此后,古大存全力领导各县革命武装的整顿和建立正规红军的工作,五华、丰顺和梅县的农民武装常备队首先被改编为红军第四十六团;接着,潮阳、惠来和普宁的农民武装常备队被改编为红军第四十七团。
10月,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粤东北。红四军进入梅县后,古大存立即到滂溪和朱德会面。第二天,他们又同道丰顺马图。古大存向朱德详细汇报了东江革命斗争的情况,并一起研究了红军建设问题,商谈了巩固粤东北根据地之后向赣南发展,与江西苏区连成一片的计划。这次会面,对古大存影响很大。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时,还留下了一批军政干部,帮助东江发展红军。
1929年夏秋间,中共东江特委成立东江红军总指挥部,古大存为总指挥,除了已有的红四十六、四十七团外,还将饶平、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兴宁等县的革命武装分别编为红军第四十八、第四十九、第五十团,还成立了教导队。东江红色武装在敌人的“围剿”下不断发展壮大。
1930年5月1日至18日,在八乡山庄屋坪召开东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古大存被选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并任红十一军军长。此时,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对此后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中央苏区南部的军事屏障,而且为中央苏区输送一批重要干部,尤其是邻近赣南、闽西的一些县革命的斗争,直接与中央苏区相联系,并成为其范围。
由于古大存在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红十一军中的贡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他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在党内发生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时候,古大存都给予了抵制,因而受到错误的打击和不公正待遇。但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和什么样的险恶环境,他都坚持斗争,表现出不忘初心、忠于党、忠于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
古大存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历史将永远铭记!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革命情操,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的光辉业绩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