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刚过去,大江镇党委就开始了春耕的谋划,在带领群众奔康致富上铆足劲头,立志要通过政府搭台助力,立足本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坚持“一业主导,多元富民”的产业发展思路,努力盘活撂荒耕地,带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大江镇地处山区,是革命老区镇,镇内有七团革命烈士纪念碑、党史教育基地——合河党史纪念室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江镇还有远近闻名的特产——大江豆豉。但大豆的种植及再加工产业却远远未能充分运用起来,所以,引进新优高产大豆品种,培育壮大大豆产业基地,不断延伸大豆产业链就是大江镇在新的一年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着力点。
目前,大江镇大豆种植面积2000多亩,带动农户500多户,年产值达100多万。大豆种植是大江镇的传统支柱产业,覆盖面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大江豆豉、大江腐竹、大江豆腐等系列豆制品深受市民喜爱。但因为之前大豆种植技术和品种等跟不上来,豆子质量不能满足当地豆制品加工需求,品种退化、产量低,效益跟不上生产的需求,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产业有一定的萎缩,导致大豆产业链条发展缓慢。
为破解发展难题,向大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大江镇积极筹措,通过政府搭台助力,聚力品质提升、品牌建设、销售渠道拓展等一系列提质增效、助农增收措施被提上议事日程。去年就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商议合作,试引进新优高产大豆品种,示范种植100多亩,大豆亩产达到450斤,达到丰产丰收的效果。今年,为了做大做强这个产业,镇加强了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的合作,利用他们的科技技术,进一步改良大江镇大豆的品种,提高群众种植工艺。邀请大豆改良中心教授到田头进行示范和指导,在撂荒耕地上广种大豆,争取在大豆种植质量和效益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以满足大江镇豆豉、腐竹生产的原料。
去年,大江镇收成的大豆从原来每亩的300多斤的产量已经上升到平均每亩产量450多斤,且豆子饱满、颜色淡黄发亮,是制作豆豉、腐竹的上等材料,为该镇的豆豉厂、腐竹厂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大江的大豆产业让老区群众看到了希望,他们计划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亩产质量,不仅为本镇大豆的再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还能为县内其他大豆加工基地提供优质原料。目前,大江镇大豆种植面积2000多亩,带动农户500多户,预计年产量达120吨,年产值大概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