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节水灌溉让田野绿油油。
作为全省最为干旱的徐闻县,当地政府和群众通过多年抗旱,已摸索出一条田头打井进行滴喷灌节水抗旱的有效模式,为干旱地带农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旱地打井
“火烧坡”变成“水浇坡”
今年上半年,湛江市徐闻县一直高温少雨,连高大的树木都被晒蔫了,路边草丛枯焦,尘土飞扬。然而,记者在湛江市徐闻县最干旱的中西部看到,一畦畦的蔬菜、玉米等作物,在白花花的水雾喷洒下,青翠碧绿。当地农民说,有了井和管道,再旱也不怕了。
记者驱车来到湛江市南山镇坑园村,这里是全县有名的“火烧坡”,大家步行几百米已被烈日晒得大汗淋漓。农民曾康发正在给6亩韭菜地浇水“降温”,地头小口径井抽出的水,通过铺设在地表上的塑料管道喷洒着被晒“矮”了的韭菜。
曾康发说,前几个月,这里天天高温,又是全县最少雨的地方之一,往常这里是光秃秃的,什么都种不了。10年前在省委打井抗旱政策的扶持下,全村家家户户在地头打井抗旱,从此“火烧坡”就变成“水浇坡”了。有了水,这旱地变成一年四季绿葱葱的蔬菜地,全村人日子都因水而“甜”了。这6亩韭菜去年6月种下,花几千元在地头打了三口小井,隔三差五抽水浇灌,一直长势好,已收割10多次,收入10万多元,成本约3万元,苦旱之地因水变成宝地。
从西部的西连、迈陈到中部的南山、城北、下桥等乡镇一路走来,到处郁郁葱葱。“这几年来,湛江市徐闻很多地方是有旱情无旱相。”湛江市南山镇李荣梁说,湛江市南山镇1万多家农户,每块地头都打井,碰上大旱之年,不需要政府发动,农民自己抽水灌地,有效降低旱灾,田地旱年保收——可以说,打井抗旱基本解决了徐闻县中西部苦旱问题。
推广滴灌
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农业
许多人士担忧,湛江市徐闻三面环海又是少雨之地,抽取地下水会否导致海水倒灌等恶果,这种打井抗旱的模式能否持续呢?
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市徐闻县近百万亩耕地上,目前已打下大大小小近10万口水井,滋润着中西部60多万亩旱地,当地农民已形成抽水灌溉的习惯。来到湛江市城北镇大水桥农场边的蕉林地,种蕉大户周立才正在抽水灌溉200亩蕉林,通过一条条黑色的管道,滴灌到蕉地里。记者看到,一滴滴溢出的清水一点点地滴到香蕉根部,没丝毫浪费,尽管高空烈日,绿荫的蕉地湿润润。
周立才说,以前是打井淋灌、排灌,一天几口井24小时不停地抽水,一亩香蕉要几吨水,费水耗电非常大,现在是滴灌喷灌,一亩一天1吨多水就足够了,井水不再现抽枯现象,水肥一体滴灌对农业既科学高效,又保护环境,对地下水位影响不大。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对旱地的湛江市徐闻县来说,地下水弥足珍贵。该县农业局杨仕煌局长对记者说,湛江市徐闻农业是走与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10年前走上打井抗旱之路后,立即学习和推广以色列的水肥一体滴灌法,政府扶持打井农民安装滴灌喷灌,使有井的地方就有滴喷灌,不仅有效地抵御干旱,更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全县喷滴灌农地达60万亩,占全县耕地90多万亩的六成多,比例位列全国各县(市)前列,被农业部作为典范来推广,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湛江市徐闻县水利局一负责人说,目前湛江市徐闻县没有出现所谓的海水入侵或海岸坍塌现象,证明湛江市徐闻打井滴灌抗旱模式是成功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在大旱之年有效抵御旱魔的肆虐,发展高效农业,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来源:茂名市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