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农科所在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举办水稻“三控”技术现场推广会。
如何进一步用好江门市管专家这一“宝贵财富”,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生产、经营、发展和技术攻关中遇到的瓶颈和难点?近年来,江门市委组织部把增强江门市管专家“三服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取得突出成效。
据统计,去年江门市市管专家在中小企业、农村和基层社区,覆盖农业、教育、文化、科研、技术、卫生等领域,共完成对接93个基层帮扶单位(其中包括38家企业),确定90名后备人才,帮扶效果显著。
帮扶方式灵活多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门市共选拔和管理6批200多名市管专家。近三年来,江门市委组织部发挥党管人才和牵头抓总作用,大力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市管专家的优势技术资源,构筑了“三服务”对接平台,让对企业、基层的帮扶实现“量体裁衣”。
据江门市委组织部介绍,此次市管专家“三服务”工作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帮扶方式灵活多样,采取“一对一”、“小组结对”或“跨小组联合结对”的形式进行帮扶,有效发挥专家特长,促进专业优势互补;二是帮扶项目长短结合,既要帮助解决长期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帮扶对象的燃眉之急,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与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为任期三年甚至期满以后的帮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是大力培养后备人才,每位市管专家立足于帮扶基层实际,确定1—2名培养对象,制定为期三年的培养措施和工作目标,认真开展“传、帮、带”活动,力争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四是激励措施助力帮扶,通过给予适度的补贴和联系媒体跟踪报道,在物质和精神上对专家帮扶活动进行激励,推动帮扶落到实处并发挥“三服务”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帮扶成效显著
活动开展以来,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邹家军非常关心活动的开展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勉励专家克服困难,大胆创新,给专家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2014年,这项活动在各方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市管专家赖建生(现任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帮扶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该中心从2002年的一个只有5人,经常为负资产发愁,连场地都是临时借用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的小诊所,发展成为如今全科诊室、基础检验、理疗、中医等科室“五脏俱全”的高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一年接待门诊患者超过12万人次,先后被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中医药服务示范建设单位”和“广东省优秀示范社区服务中心”等称号,成为江门市基层社区卫生的一面旗帜。
江门市管专家刘朝东(现任江门市农科所所长),帮扶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共组织科技下乡95场次,推广新品种80多个、新技术近20种……通过努力,三江镇的水稻产量从800斤/亩提升到1000斤/亩,带动20多户农民致富,最高的一年可多赚十几万元,得到了农民的高度肯定。
江门市管专家谭金花(现任五邑大学建筑系老师),帮扶开平市塘口镇仓东村。为开平探索适合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通过活化建筑和遗产教育的活动,让一些即将消失的本土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和复兴,组织村民与全球各地学生分享生活经验,传授生产生活方式,在保护建筑遗产的同时,尊重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村落复兴的目的。
江门市管专家熊贤平(现任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跨企业帮扶江门澳崎高质食品有限公司,设定了3年的“长短结合”工作计划,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提升员工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意识,使现场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江门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狠抓落实专家帮扶企业、基层和培养后备人才工作计划的落实和推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为企业、基层、群众解决更多的难题,创造更多的利益,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来源:江门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