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落实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建成”的目标,惠州市博罗正在加快推进示范片各项工作。即日起,本报《博罗新闻》开设《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专栏,关注该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进展、成效、典型等。敬请垂注。
“今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至少可从去年的1万多元提高到5万元。”望着那一排整齐、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风情商业街,惠州市罗浮山管委会澜石村红花村民小组小组长林伟明对发展信心满满。
作为全省首批1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一,博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惠民工程”,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体推进。采取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方法,以“七星耀罗浮”为主题,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乡村旅游的首选区、农民增收的先行区。以及文化建设的展示区。
升级改造村道,整治修复水系,建设村民公园,打造特色农业……在充分调研和规划先行的基础上,惠州市博罗县开启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全面创建”模式,建设正酣。示范片7个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全面悄然升级。
据统计,该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库共有项目166宗、计划投入资金3.98亿元。目前已启动建设104宗、投入建设资金1.58亿元。其中,已升级改造村道14.8公里;美化亮化村道36.3公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14.6公里等。
◆环境提升
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原生态美
惠州市博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云枢提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原则,先规划后建设。同时,要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努力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美丽新农村。”据悉,该县在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时,不仅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进行总规和7个村的规划修编,还组织各相关部门、镇及村干部到浙江德清等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做法。
根据该县规划,示范片的各个村将在环境综合整治上,全面实现 “四整治一美化”要求。即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水体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100%,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成为幸福美丽新农村的示范典型。
对此,该县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美。通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提升宜居指数:罗浮山澜石村麻姑峰村民小组利用当地的鹅卵石资源,进行水渠硬底化和三面光,打造乡村特色水系;长宁镇松树岗村在绿满家园行动中,采用乔木、灌木搭配,花草点缀,打造丰富的乡村绿化景观;惠州市湖镇镇新作塘村的村民小组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做好清水治污工作。目前,示范片已有13个村民小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
同时,该县拒绝乱搭乱建,深入开展违法建筑清理行动。惠州市罗浮山酥醪村已清拆非法养殖场等15间共400多平方米。惠州市横河镇郭前村郭前村民小组将小广场附近分散的铁皮鸡舍全部拆除,重新统一规划。郭前村党支部书记赖永泽说:“我们还在屋前屋后统一种山茶花,村里变得更整洁更漂亮了。”
4月28日,惠州市横河镇西群村学龙村民小组村民黄林生拿着水管,喷淋新楼门前的草地,一脸惬意。
两层的小洋楼,门前种着绿化树,铺着地砖,种着草皮……俨然城里的 “花园小区”。年近古稀的黄林生说,以前他们一家住在泥砖房,屋前是黄土,还长满杂草。“现在的居住环境,以前想都不敢想。”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运贵介绍,以前该村民小组38户村民的居住环境大多和黄林生一样。新农村建设以来,该小组统一规划,38户村民全部新建了崭新漂亮的小洋楼,硬底化村道修到家门口,两旁还种植了香樟树。
宜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像西群村一样,示范片的其他6个村也正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呈现出“村美、水清、树绿”农村新画面:松树岗村1公里的主干道已拓宽升级,并完成绿化亮化工程;埔筏村主干道完成拓宽,正铺设地砖人行道;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的花园式村民广场已经完工,200多亩的荷花池也正施工中。
◆社会联动
各村民小组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
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凝心聚力和积极参与。该县制定了县领导挂钩点任务表,落实示范片“八个一”工程(即一个县领导挂点、一个挂钩单位、一个设计单位、一个工作组、一批村庄建设项目库、一个村民理事会、一个共建企业、一个驻博部队共建),确保示范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
目前,该县示范片的各个村民小组全部成立了由村民小组长、老党员、村中德高望重者等组成的村民理事会,激发村民动力,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为了发动更多群众参与,惠州市博罗还计划成立乡贤理事会,鼓励乡贤带头兴办公益。采取“公司+理事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使理事会成为连结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
商铺统一规划拉动集体收入
惠州市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江菊莲表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要抓好产业发展,推进农旅结合,实现产村融合,促进农民增收。”为此,该县整合片区生态资源和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来到澜石村红花村民小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栋栋整齐划一、具有浓郁岭南建筑特色的商业街。林伟明告诉记者,这些是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统一规划打造的。在刚刚过去的“快乐五一·玩转罗浮”系列活动中吸引了众多游客。
据了解,红花小组位于罗浮山景区大门对面,凭借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该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开有农家乐或土特产店。“以前,这些门店有的是竹屋,有的是木屋,没有规划,不上档次。”林伟明说,如今,统一规划建设,档次一下子就提高了。
目前,该村民小组的19间门店全部租出,一年能带来90万元的集体收入。村民每户2~3间的商铺,或自营,或出租。“村民今年的人均年收入有望从1万多元提高到5万元。”
惠州市博罗县还依据示范片7个村的区位、发展条件和产业现状,深入挖掘示范片各村拥有的山、水、农、林、食、文等特色资源,按照“三园四海”的发展定位,努力构建“七星耀罗浮”乡村旅游格局。
惠州市松树岗村定位为“烂漫花海”。今年年初,该村建了一块50多亩“试验田”,种上了20多亩格桑花和30亩无公害蔬菜。从2月底起,盛开的格桑花每个周末都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游玩。“村里从未这样热闹过。”松树岗村党支部书记朱见聪说,村中的发展值得期待。
惠州市博罗县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的示范片建设将与“三变”工程相结合,计划开发一条环罗浮山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路线,让游人体验“七星耀罗浮”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带动各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文化示范
每村拟建“博仁文化学堂”
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不仅是硬件建设的示范,还是文化建设的展示区。目前,该县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示范片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听了几次讲座后很有感触,家里人的摩擦少了,感情更好了。”松树岗村民朱老伯认为道德讲堂是个好东西。他说,以前儿子、儿媳常因琐碎事发生争吵。“主题讲座让他们明白了家庭和睦的重要。”
短短几个月,该村的道德讲堂已开讲10多次,村民也变得更和谐、更团结了。该村还计划以村里的陈氏祠堂为载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让良好的家风民风代代相传。
县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契机,把7个村打造成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村。其中,计划把中华美德格言、警句等制作成各类宣传口号,在主要公共场所、日常活动区域展示;把家训、家风、家规、家教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村民生活。
该县还计划在每个村建设一间“博仁文化学堂”、建立村志愿服务站、谋划一批文明创建活动示范项目。
◎相关链接
三园四海
惠州市长宁镇埔筏村: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所在地,罗浮大道两旁构建购物街、美食街,以供游客领略岭南建筑风情,定位为“岭南风情园”。
惠州市横河镇郭前村: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打造山泉与水产湖泊的观光园,定位为“水产观光园”。
惠州市湖镇镇新作塘村: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饮食文化,把新作塘村融入 “罗浮山-农业科技示范园-环保生态园-惠州西湖”的旅游观光路线,定位为“航天农业园”。
惠州市罗浮山澜石村: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该村以发展农家乐集吃、住、玩、游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以融合澜石香米酒、澜石美食打造“美酒佳肴”于一体的酒文化美食街,定位为“醇香酒海”。
惠州市罗浮山酥醪村: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是道教养生的上佳之所,定位为“道庭境海”。
惠州市长宁镇松树岗村:风景秀丽,连片花卉、火龙果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花之芳香,果之丰硕,定位为“烂漫花海”。
惠州市横河镇西群村:紧靠罗浮群山,与嶂背村紧密相连的万亩竹林,竹影斑驳,随风而动,令人心旷神怡,定位为“清幽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