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与曲江区茶文化协会领导驱车来到粤北著名“茶乡”——革命老区曲江区樟市镇芦溪瑶族村委。小车绕着崎岖的乡村小道缓慢行驶,只见山上杉松挺拔,山腰茶园飘香,洋房错落有致,令人耳目一新。
靠茶穷村变富村
来到以盛产“高山云雾茶”而远近闻名的芦溪瑶族村,只见绿油油的茶园满山坡,山下一座座瑶民新建的洋房和茶厂厂房掩映在碧山丛林之中,呈现一派小山村特有的兴旺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雄文兴致勃勃地说:去年茶叶又是一个丰收年!说着,他一边招呼我们品尝甘香的天然老树茶,一边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全村有128户瑶民,584人,户户种茶,现有种茶面积1300亩,去年收干茶6000公斤。由于去年茶价好,产值达500多万元。茶农纯收入达120多万元,另外,在海拔800米以上,有大量的野生“高山云雾茶”分布在1万多亩的深山之中,瑶民自采野生茶青1万多公斤,纯收入100万元,仅此两项收入,128户农户2014年户均收入3万多元,瑶民人均收入6000多元。
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条村,人还是那些人,但芦溪瑶族村的确变了!芦溪瑶族村人也变了!他们靠深山出名茶,在不到两年间,穷山村变成了共同富裕的小山村,现在70%的瑶民住上了新楼房,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小汽车逐步进入了各家各户,有的家庭的室内装修可与城里人媲美!土坯房变成了楼房,乡村公路、机耕路直达家门口,还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学生住宿楼,村村建立了垃圾池……村容村貌大改变。
科学种植增收快
笔者进村入户,所见所闻发人深思。这里属高寒山区,瑶民过去住在山上土坯房,吃的是山坑水,靠种茶、竹、冬菇、木耳和养蜂过日子,生活比较艰苦。2012年,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元。过去瑶民种茶制茶,均是家庭作坊式的,工艺简陋,茶叶质量较差,每公斤也只能卖二三十元。为了帮助瑶民科学种茶,进一步提高茶的质量、品位和档次,达到增产增收,尽快走上致富路。2013年,樟市镇引进了茶叶公司落户芦溪瑶族村,办起了茶厂,购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引进了专业制作名师团队对茶叶进行精工细作。公司除派出技术人员深入茶园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外,还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集生产、加工、销售和弘扬茶文化为一体的产业机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帮助瑶民致富。村委年集体经济收入也由2010年的2.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年收入6.4万元,增长了2.5倍。目前,公司有茶叶示范基地120亩,今年拟新建标准茶园250亩,对低产老茶园1200亩进行全面改造,以提高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笔者在芦溪村委石离下村民小组见到了种茶大户瑶民赵月成,他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一家六口人,种茶25亩,加上上高山采野生茶,2014年茶叶收入就达8万多元,比2012年增长了4倍。同时,家里还开了制茶小作坊和酿酒小作坊,全家一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现住上新房,买了小汽车,瑶民日子越过越好。”芦溪瑶族村就是靠高山云雾茶这一龙头产品,改变着一个穷山村的面貌。
赵雄文对村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助瑶民致富充满了信心。他告诉笔者:“今年要发动全村瑶民新种茶1000亩,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办一个茶叶加工厂,加工出质量更好、品位更高的高山名茶,让剩余30%的瑶胞早日住上新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