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的肥鹅是市民备年货的选择之一。
羊年春节已经进入倒计时,从城市到乡村,家家户户都忙着备年货、迎新春。近日,记者走访部分乡镇集市发现,不少市民为了买到绿色环保、土味十足的原生态食品,都选择到郊区、乡镇的集市采购土鸡、土鹅、土猪肉等年货;还有一些市民早早地到农村预定年货,只为春节期间吃上新鲜、天然、无公害的食材。
12日下午3时许,记者驱车来到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的集市。虽然已近下午,但集市上仍是熙来攘往的人群。大红喜庆的灯笼,飘着墨香的春联,张灯结彩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年货……乡镇集市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儿。
循着阵阵浓郁的花生油香味儿,记者来到一家传统花生油作坊,只见不少市民正在等候购买。“听亲戚说这里的油味道纯正,就趁着走亲戚的空档过来买点带回家,快过年了嘛!”来自市区的叶女士笑着告诉记者,虽然12元一斤的价格有些贵,但花生油是现炸的,花生也是自己挑拣的,很放心,就买了30斤。
市民黄女士正忙着将一大桶油往小车后备箱里装。她告诉记者,来这家油坊买油已经有五六年了,平时顺路也会过来买,春节期间就会买多一点。“这次买了几十斤,不光自己吃,还会送一些给亲戚朋友。”黄女士说。
“今天已经卖了100多只鸡了,比平常多了一倍多。”12日中午,在阳东区雅韶镇集市上卖了十多年家禽的谭平告诉记者,5年前她的档口还很少有市民来买土鸡过年,这几年越来越多了。“今天很多人还没放假,城里人比较少,过两天,会有更多的城里人过来置办年货。”谭平说。
“这些鹅都是自家养的,我在这里卖鹅已经五六年了。”梁小云说,春节将近,最近几天鹅的销量都在每天60只左右,比平常好很多。梁小云告诉记者,逢年过节,阳江基本上每家都会备上一两只鹅。再过两天,大批城里人会下乡买年货,到时候生意会更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私人订制”年货也逐渐流行起来。不少市民都选择到农村找熟人订购土鸡、土猪肉等年货。
“我们一般都是从熟人或亲戚那里提前预定。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很难买到正宗的‘土味’年货。”市民雷玲玲说,今年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从乡下备到年货,需要长辈到乡下找熟人买。市民何玉洁说,她老公家乡的合山牛肉比较有名,每年都会托亲戚朋友预定一些。
在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三宝垌村发展无公害养殖的何潇晗告诉记者,从本月初开始,就有不少市民甚至广州、佛山、湛江、江门的客户到他的公司预定土鸡和土猪,现在可以出栏的土鸡和土猪已预订一空,只等着春节前夕来宰杀。“由于他家养的猪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所以肉质鲜美、肉色好看、没有腥味,吃起来非常香。”来自广州的客户陈先生说。
记者手记喜庆的春联贴起来,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大大的福字请回来……羊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已然成为中国人灵魂中的文化基因,再强大的科技、再快的节奏,也无法割裂人们的“年货情结”。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年货”也有了新的追求。近日记者走访多个乡镇集市,发现很多市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挑选自己心仪的年货。“绿色”“有机”“原生态” ……这些词语越来越多地被市民说起,并成为挑选年货的新标准。
市民下乡买年货,不变的是对年俗的传承,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观念,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如今,春节前夕去乡镇集市、农村买绿色、无公害的土特产年货的市民越来越多。不少农民看到自家的土特产行情看好,发展绿色无公害养殖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不仅仅只是过年过节才下乡,平时有机会也会从农村购买土特产,感觉越“土”越健康。可见,市民下乡买年货,不仅仅是满足了味蕾的感受,更多地体现了市民对健康的追求。
温馨提示不要购买食用来历不明食物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少不了阖家团圆、亲朋聚会,共享美食。该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针对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特点,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特别要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
购买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时要注意其储运条件应符合产品标示要求。购买后使用冰箱、冰柜等冷藏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存于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后熟上冷下、分层放置。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2小时内食用,剩余食物冷藏不应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加热透、确保未变质后方可食用。
家庭烹制大量食物时,应把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来历不明的食物(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等),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购买食品和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一旦食用出现不适,请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并与食品经营单位联系,同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请及时留意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站关于食品安全提示的信息。如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