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恩平市大田镇农民由于找不到好的冬种项目,冬种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恩平市大田镇政府以及恩平市农业、供销社等部门,积极加强服务,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的马铃薯、慈姑等冬种作物,调动农民发展冬种生产的热情,原来冬季闲置的农田逐渐被利用起来。尤其是今年,该镇马铃薯的面积接近2000亩,到处是一片繁忙的冬种生产景象。
农民在田野里忙碌 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根据恩平市打造大田镇、良西镇、那吉镇一体化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这三个镇是恩平市不上工业项目的地方。朗西村委会位于大田镇西北部,西邻阳春市,北靠新兴市,毗邻七星坑原始次生林、锦江水库等生态环境保护区,周围山环水绕,空气清新。驱车进入大田镇,公路两旁满眼翠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让人的心情特别舒畅。
近日,在朗西村委会田厂村与竹围村之间的一大片农田上,10多位农民正在初冬的暖阳下忙碌着。他们有的在田间忙着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地膜,有的在田间加紧砌筑“三面光”灌渠,还有的蹲在田边仔细察看冬季作物的长势。农民们边干边聊,爽朗的笑声不时在广阔的田野中响起,这成为记者眼中一幅美丽的劳动画面。
种植大户发挥辐射作用
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近2000亩
据恩平市大田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由于没有合适的冬种项目,加上农民担心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当地冬种生产一直是小打小闹,大部分农田一到冬季就被闲置,土地利用率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农民的冬种生产热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一直是当地政府思考的问题。为发挥农业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该镇把发展冬种马铃薯、慈姑等,作为强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发动本地及外地种植大户采取短期租赁或与农户合作等形式,走规模化种植之路,以此来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开展冬种生产。
通过种植大户的带动,一些农户从中尝到了甜头,主动开展冬种生产,并逐年扩大面积,农民发展冬种生产的热情越来越高。
今年以来,在北合、朗西等村委会,农户充分利用土地连片面积较大的优势种植马铃薯,使该镇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下子接近2000亩。近段时间,乡间地头处处都是抢抓农时开展冬种生产的劳动情景。
外地种植户安心扎根
带动更多农户“抱团”发展
蔡德生今年40多岁,是广州人。去年,他经亲戚介绍来到恩平市大田镇朗西村委会,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一下子“俘虏”了他的心。“我一来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山环水绕,没有工业污染,灌溉用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坑水,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估计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得到。”蔡德生说。
于是,他决定安心扎根下来,在田厂村、竹围村附近承包了8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和西瓜,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一起“抱团”发展,走规模化的种植道路,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掘金”。肥沃的土地,优质的灌溉水源,让蔡德生种植的第一年就得到了满意的收成。
冬种马铃薯有盼头
希望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
蔡德生说,朗西村委会不但空气清新、土地肥沃,而且土壤略带沙质,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去年底,他与当地村民梁焕尧合作,尝试种植50多亩马铃薯,尽管由于初次种植,生产经验并十分丰富,而且遭遇了两场大霜冻,不少马铃薯苗被冻死,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有赚头。
今年,蔡德生扩大了冬种马铃薯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0亩,而梁焕尧也种植了30多亩。在他们两人的带动下,附近的农民开始大胆作出尝试,如今,在他们的种植基地附近,共有七八户农户加入到种植马铃薯的行列中,总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
“有政府部门的技术扶持,我对冬种马铃薯充满信心。现在,农业部门和当地政府还在我们的田地旁边修筑了‘三面光’灌渠,这为我们种植的马铃薯能够抗霜冻提供了保障,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带动,让朗底片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冬种马铃薯的行列,让大田镇的冬种马铃薯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蔡德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