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烈士陵园
在广州,提起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算夸张。它既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但是说起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命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故事与老游击战士有一些的联系呢。
1954年,广州市在中山三路东校场北面的红花岗—带,修建了一座占地26万平方米的大型陵园,纪念1927年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1927年12月11日凌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发动了广州起义,12日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称“广州公社”。起义军与反动武装力量经历了殊死的战斗,在敌强我弱的严酷局势中,广州公社仅存在了三天便告失败。其后五天内,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反动势力杀害。他们的遗体大都埋在红花岗。
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被称为中共领导的三大起义,意义重大。烈士陵园在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日前落成,有关部门请当时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为陵园正式定名。陶铸将陵园定名为“广州公社烈士陵园”。他还亲笔题写了园名,并镌刻在陵园东门的牌坊式大门上。
当时,老游击战士欧初觉得这个名字不大合适。有一天,在见到陶铸时,就向他提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个‘巴黎公社’,把‘广州公社’与‘巴黎公社’并列,似乎不大合适。您亲身参加过广州起义,这段历史您最清楚。广州公社只存在了三天,而大部分烈士是在此后牺牲的,陵园的名称不如改成‘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覆盖面更广,也更准确些。”陶铸沉思片刻,说:“你说得对,就改过来吧。”他不仅采纳了这个意见,更改了陵园的名称,而且亲自出面,请周恩来总理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题名。
今天,如果游客前往现在陵园东门,牌坊仍隐约可见陶铸原先的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