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在我们和东(和平县东部和龙川县西北部)地区又称"油果",是春节家家必备的重要"年料",也是过年招待宾客馈赠亲友的传统食品。
解放战争期间,我的老家是游击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的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安营扎寨开展对敌斗争,与家乡的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情谊。1948年春节有一支游击队进驻了我们村,同乡亲们一起欢度佳节,当时村虽然穷困,但过年还是很热闹的,特别是煎堆,家家都备办得很丰盛。"入年界"后至除夕前这段时间,乡亲们手提着盛满煎堆的竹篮络绎不绝地前往游击队驻地慰劳、拜年。
除夕当天,村上各户家长又兴高采烈地前往游击队队部邀请指战员们到家中作客,家家端出大盆大盆煎堆、酿豆腐、鸡鸭鱼菜佳肴热情款待,军民互相祝酒道贺,气氛十分热烈,充分体现出军民鱼水之情,大年初一,游击队又在驻地举行宴会,答谢乡亲们的盛情款待,当晚举行军民联欢晚会一吃过晚饭,四面八方的乡亲拖儿带女,扶老携幼,云集村中最大的一个禾坪上观看文艺演出。当晚军民联合登台,演出的文艺节目既简朴,又丰富多彩,有歌剧、话剧、相声、快板,也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打马灯、舞狮等民间艺术。
人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突然从东南方向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嘭!嘭!"之声划破夜空,会场一时骚动起来,乡亲们误以为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村偷袭来了,演出也暂时中止,游击队领导忙用喇叭筒高声向观众说道:"乡亲们!不用惊慌,这不是枪声。为了使乡亲们能过一个欢乐春节,我们早已在四周山头布了防,敌人是不敢来犯的,请大家放心观看演出。"经部队首长讲话后,场面顿时恢复了平静,不久果然查明是附近一个寺观燃放的炮竹,因已夜深,炮竹声音特别清晰,听起来酷似枪声。乡亲们虽然受了一场虚惊,但当明白了事情真相后,情绪仍然很高涨,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晚会直到午夜才结束。
此事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解放前,家乡的煎堆制作比较简单,用糯米粉和上黄糖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粉团放入油锅中煎炸至深红色即起锅,将炸好的煎堆放入大瓦瓮内储藏起来,每餐取出适量蒸软做下酒料。当今的煎堆品种已多样化,也不是要到过年时候才出售,酒家宾馆、街头小贩均有摆卖应市。尽管如此,1948年春节吃的煎堆,依然留给我格外独特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