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老区苏区大埔县西河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如:北塘村引进了“醉金香”葡萄和南美白对虾等特色种养产业,取得了富民兴村促振兴的良好效果。
引种特色葡萄,增加村民收入
西河镇北塘村,全村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该村葡萄园采摘基地的“醉金香”葡萄在6月份进入最佳采摘期,该基地主要种植玫瑰香、巨峰等葡萄品种。走进园内,只见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鲜甜可口的西瓜卧躺在蔓叶间,颜色煞是逗人喜爱。游客提着小篮、手握剪刀,穿梭在大棚内,挑选看中的葡萄、西瓜,体验采摘乐趣。“葡萄和西瓜都很不错。采摘完我们还计划去张弼士故居旅游区走一走。”一游客说。
而基地负责人陈运生则忙个不停——这头,刚安排好游客采摘事宜;那边,自己又拿起测糖仪器,熟练地对刚采摘的葡萄和西瓜进行糖度检测。“开园以来,陆续有游客过来体验采摘乐趣,我们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目前从测量数据来看,总体品质还是很不错的。”说起基地的情况,陈运生娓娓道来,“基地占地约32亩,现在主要种植葡萄和西瓜。今年葡萄是第一年挂果,亩产量1000斤左右,西瓜产量也不错。葡萄销售价格约为25元/斤,销售时间为3个月。现在主要采取的是田园采摘的销售模式,未来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与电商挂钩,拓宽销售渠道。”
去年,西河镇邀请农技专家出谋划策,经过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为北塘村引进葡萄这一特色产业。据陈运生介绍,目前他承包了以种植葡萄为主的50亩水果基地,其中葡萄园占地32亩,有醉金香、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基地还种植有西瓜、火龙果等。
“过去这里也是蔬菜种植基地,合同到期后由陈运生承包,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北塘村党支部书记李道周介绍说,村里正以此基地为试点,以点带面引进更多企业前来发展休闲农业。“种植基地每年能为北塘村带来3.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并有效解决北塘村周边闲置劳动力。”
黄锻如是这里众多务工人员中的一名,他说:“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劳作又不会很辛苦,主要是保花保果、施肥。最多的时候基地有30多名务工人员,都是来自本村或周边村的村民。忙时一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一年下来能给家里增加3万元左右的收入。”
鱼塘淡养海虾,实现富民兴村
来到西河镇北塘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只见鱼塘里的增氧泵在不断运转,工人们正在池塘里围网捞虾,眨眼工夫,活蹦乱跳的对虾就被集中在一块,然后装车运走。
“今年1月放入的虾苗已经全部预定完了,产量和产值达到预期的80%。”大埔县均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赖让说,年初受寒冷天气和雨水的影响,虾苗的生长较为缓慢,但总体上看可以说是喜获丰收。
不过,在9个月前,赖让怎么也不敢想能够在山里成功养虾。去年8月,赖让和他的合伙人都萌生了盘活村里废弃鱼塘,发展特色养殖的想法。“一开始并不知道养殖什么,于是跑了5个省,到处学习,最终决定养殖南美白对虾。”赖让说,这是一个好项目,但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
那么,要如何才能将海虾放在淡水鱼塘里养殖呢?“和普通的水产养殖不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环境必须要和海水类似。”赖让介绍说,废弃的鱼塘养殖条件差,经过4个多月的整改后,才达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标准。
为了将淡水调成“海水”,赖让还特地从福建购入海盐,并请来专业的技术人员按比例进行调配。“技术人员还需经常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检测,保证成品虾的质量。”赖让说,经过前期的摸索,技术人员在鱼塘消毒、日常管理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管理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第一批南美白对虾喜获丰收。赖让通过电商销售平台将对虾销往福建、浙江等地。“我们基地占地约30亩,一共投入虾苗200万尾,一年养殖3批,每批可出对虾3万至4万斤。今年计划生产12万斤虾,年产值预计超300万元。”看着鱼塘里游来游去的海虾,赖让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未来,我们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做强品牌,提升养殖品质,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把特色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富民兴村。”赖让信心满满地说。
西河镇还切实用好北塘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以及北塘乡村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发展机遇,以农文旅为发力点,以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北塘村、漳北村为两翼,以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纽带,创新“以艺活村、以景旺村、以宿带村”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的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动能、发展活力,力促“一产”接二连三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