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坭艮村位于两广交界的廉江老区长山镇,是条只有200多人的水库移民村,经过乡村振兴改造后的民居白墙灰瓦、高低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村场中心的开阔平地改建成文体广场,观景长廊外,长青水库碧波荡漾,岸上稻浪千重;两年前,该村建成廉江市第一个村史馆(耕读馆),馆内陈列着山村农耕史的老物件,村童与村民沉浸于阅读室的书香之中;文体广场旁的篮球场,青年们活力四射地尝试花式投篮;村宅间的细碎地块被巧妙改造成小菜园、小果园,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个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曾是省级贫困村。这里是粤桂边著名革命老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仅有一条崎岖山道通往外界。当时,几间破旧的瓦顶平房已是村里最好的建筑,村民们靠着微薄的农耕收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苦生活,贫困如影随形。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东风,黄坭艮村开启了蜕变之旅。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村庄清除杂草、拆除危旧建筑、整治垃圾与污水,统一将民居外观改造为广东客家特色的白墙灰瓦、斜坡顶、金锅耳,打造出100余处景观节点。如今的黄坭艮村,移步换景,处处皆画。同时,村巷全部实现硬底化,主村道改为泊油路,路灯照亮每一个角落,文体广场、篮球场、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也配套完善,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广州市白云区派驻廉江市帮扶工作组主动谋划,统筹帮扶项目,大力支持在黄坭艮建设“白云-廉江共建油茶产业基地”;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志军深入黄坭艮村调研指导,指明发展思路;白云区驻廉江市长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狠抓工作落实,黄石街等帮扶单位积极行动,捐赠资金用于村内防护栏建设、小学教学设备添置,切实改善民生。这些帮扶力量为黄坭艮村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成为村庄蜕变的重要支撑。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黄坭艮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村庄周边广泛种植红橙、荔枝等经济作物,昔日贫瘠的小山头也建成油茶种植基地,引入投资主体共建“湛江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赢。同时,长山镇茶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种植+加工+旅游”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
文化传承,留住乡愁记忆是村史馆创办的宗旨和理念。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大力支持村史馆(耕读馆)建设,宣传部退休干部关维荣、市志办郑仁胜主任与专家们多次深入该村指导建馆工作,将“耕作”与“阅读”有机融合,成为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馆内陈列着木耧、水车等农耕工具,通过实物展示、活动展演,让游客和村民沉浸式体验客家传统文化。每逢传统节日,采茶戏、木偶戏轮番上演,糯米籺、甜酒等客家美食飘香四溢,村民由衷编唱的《崖歌十唱共产党》等客家山歌更是成为网络爆款,让黄坭艮村的文化魅力远播四方。

如今的黄坭艮村,已从贫困小山村蝶变为湛江市特色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网红打卡地。其成功经验在于生态、文化、产业与治理的协同发展,既保留客家传统特色,又通过现代治理和产业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粤西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展望未来,黄坭艮村将继续深挖自身优势,拓展特色产业,深化文化传承,向着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目标迈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座充满魅力的小山村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书写更加辉煌的乡村振兴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