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雄市狠抓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坪山村聚力建强支部,凝聚力也强了。
为盘活村里土地,村“两委”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党员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深入农户开展动员,在15天内完成400亩零散耕地的集中流转,为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如今,坪山村紧抓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机遇,通过整合零散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229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50万元。
土地整合后,该村积极对接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2290亩“补丁田”改造为“一块田”,并通过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帮扶单位穿针引线,得到了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整合筹措70多万元资金,建设稻谷烘干房,购置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土地平整了,灌溉方便了,大型农机也能下田了。”村民邓辉胜介绍,“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人工成本下降了约60%。”

坪山村党支部牵头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统一种植南雄丝苗米优质稻,其中早、中稻种植了585亩,晚稻700亩,学习“一条龙”经营理念,亩均纯利润稳定在500元以上。
该模式还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可增收约2000元。村集体收入增加后,一部分投入产业再发展,一部分用来完善村里基础设施,修路整环境,让村子更美更宜居,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于未来发展,坪山村计划结合帽子峰镇“银杏染秋”旅游品牌,种植300亩油菜花,打造“春赏菜花,秋观银杏”的旅游线路,并整合中共五岭地委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形成集红色研学、自然科普、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模式。
接下来,坪山村还将积极探索跨村资源入股、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周边村庄以土地、山林、文化等资源共同参与开发,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