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岗坡渡槽所在的革命老区罗定市罗平镇,以多种形式激活红色资源,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长岗坡渡槽被誉为“南粤红旗渠”,建于20世纪70年代,全长5200米,每年将4亿立方米的河水输送至金银湖水库,保障着罗定市内50余万人的生活用水和1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被誉为“南粤红旗渠”。 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广东省首批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

2024年,罗定市依托长岗坡红色资源,打造“长岗坡党旗红”的党建品牌,建设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罗定市委市政府推出《长岗坡纪事》《永远的长岗坡》专题片、粤剧《长岗坡》、微电影《根》等一系列红色教材作品。通过多种形式激活红色资源,截至目前已吸引省内外400多个单位团体、超10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其中10余万人次党员接受现场教育培训。
罗平镇以“红色文旅+”为抓手,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展览形式,组织开展渡槽建设劳动、农耕体验等活动,打造以红色研学为核心,乡村休闲、民俗节庆体验为联动的三大旅游体系。积极推进“红色长岗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红色文旅名镇”等,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带动罗平镇餐饮、住宿业,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镇村集体经济。今年的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日游客量最高达2万多人。附近售卖土特产的村民日均收入超千元。如今,长岗坡文化休闲旅游区已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年综合收益500万元以上。
今年3月,文化传信飞龙芯仿脑科技集团与中国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达成合作,举行“AI技术赋能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捐赠仪式,为红色文旅注入新活力,共同构建红色教育文AI知识图谱。二期规划将引入“VR渡槽建设模拟系统”,游客佩戴智能眼镜即可沉浸式体验20世纪70年代渡槽的施工场景,感受建设者的艰辛与拼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体验AI互动装置后表示,长岗坡将前沿科技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为传统景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一探索极具前瞻性。

目前,罗平镇又串联太平、罗镜及本镇共18个行政村,规划建设“红色长岗坡——将军故乡美”乡村振兴示范带主题游线路。示范带主题游线路以长岗坡渡槽为起点,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故乡为终点,全长约32公里,包括1条主题游线路、3段主要线路和25个重点项目。推进红色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