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酸化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土壤pH值逐渐降低、酸性增强的现象,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积极开展酸化耕地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举措,让“酸田”逐渐变身“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调查成果显示,南雄市超四成耕地属于强酸性土壤,这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态势,也对粮食产量和品质构成了威胁。2023年,南雄市成功入围全国首批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选取了雄州街道、全安镇、油山镇、珠玑镇的8万亩耕地作为治理示范区,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治理工作。
全安镇全安村农户张雄介绍,总体来说这几年的增产也比较好,我们亩产量都差不多1200斤,产量、质量提高了赚了钱,肯定心里就高兴了。
三年来,南雄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积极与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联系沟通,细致分析研究项目区的土壤情况,制定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治理,2023年和2024年项目区的土壤pH值已提升0.45个单位,达到了整体目标任务的90%,农户们的种植成本每亩将降低50元,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南雄市农业农村局农建股工作人员杨波说,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是采用有机肥对土壤的pH值进行巩固,保持它的治理效果。第二做好宣传培训,发放一些治理手册给农户、种植大户,培养他们自主参与治酸的行为。
今年是南雄市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的收官之年,接下来,该市还将持续治理酸化耕地,引导农户全力巩固治理成果,保护和改良耕地质量,助力农户实现更高产量和收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