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禾石坑村走访发现,该村立足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紧抓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及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良好契机,积极挖掘并盘活当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红色+绿色”等形式,助推乡村加快发展振兴。
据了解,禾石坑原名黄石坑、黄沙坑,在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都属于新丰县第四区榉林乡,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国家建设新丰江水库,榉林乡随着锡场区划入河源市东源县管辖至今。该村虽然地处偏远,但森林资源丰富,全是混交阔叶林,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灵芝、香菇、木耳、河鱼、中草药是当地的特色产品,远销城乡和粤港澳大湾区。同时,该村拥有奇石、古树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数公里的独特河滩地貌,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具有很好的基础。
据介绍,禾石坑村也是革命老区村,革命历史底蕴厚重,红色故事多。1938年底,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分队队员孔庆余和新丰县民众抗日统率委员会政训员周冷就先后在锡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到禾石坑及周边村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国。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的骨干、有志青年和进步群众在此成立农会、抗日壮丁队和开展“二五减租”、反“三征”等革命活动。1947年1月,江北人民自卫总队指派龙景山来锡场,组建了飞龙队、白云队两支游击队伍并开展武装斗争,禾石坑和林石、林禾等村是这两支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区域。特别是抗战时期,日军飞机坠落该村,当时榉林乡公所组织禾石坑等村抗日民众围捕并击毙日军机师三名而被载入史册,该事件被1938年的上海《国华报》进行了报道。
该村村干部表示,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我们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宣传展示栏、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展示我们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血脉,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助推乡村发展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