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屋顶光伏项目、打造省际示范窗口、开展乡村工匠培训……自“双百行动”实施以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投身帮扶工作,累计投入近百万资金,为老区苏区大埔县提供规划设计、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等全链条服务,着力打造“高校+地方”协同发展新样板。
规划先行,打造省际示范窗口
该校积极对接“双百行动”驻大埔工作队,主动帮助大埔省际边界处建设出谋划策。该校建筑设计艺术学院代表首先深入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茶阳镇太宁村、党坪村,大东镇东光村等省际边界村落,开展实地调研及现场勘察;与当地镇、村干部探讨交流,明确服务导向与规划愿景,全面了解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为后续帮扶找准方向,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对接实际需求。
随后,校地双方召开省界规划设计专题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省界示范窗口设计需求,结合属地文化特色及功能定位,从视觉呈现、服务动线、智能化应用等多维度提出差异化设计需求,确立“一村一策”设计原则。该校表示,将依托专业优势,为大埔省际边界规划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热切期盼双方能深化合作,携手推动“双百行动”迈向新高度。
至目前,该校已编制了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初步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茶阳镇党坪村、大东镇东光村初步规划设计建议。项目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和智慧管理模块,着力构建“文旅+农业”复合型发展模式,为大埔“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校地携手,产学融合助振兴
该校携手大埔县打造“高校+地方”协同发展样板,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技术赋能。
一是校舍焕新,光伏赋能。该校作为大埔县高陂镇陶溪村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单位,对高陂镇陶溪村投入资金实际投入60万元,把闲置的陶溪小学校改造为村党群服务中心;兴建村党建文化广场;还利用新党群服务中心约350平方米的楼顶空间投入30万元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4万元收入。
二是工匠筑基,匠心筑梦。为提升大埔县乡村建筑工匠技能,该校组建了专门工作团队为大埔县开展乡村工匠培训积极落实乡村建筑工匠培育项目,发挥乡村建筑工匠领军作用,打造乡村建筑工匠品牌,带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县域农村建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智慧领航,农技创新。梅州杉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埔县高陂镇陶溪村打造的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项目集成物联网监测、智能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巡田等先进技术,该校投入资金9.8万元用于相关设备购置。目前,项目正处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关键时期,预计2025年9月完成全周期作物生长数据建模工作,为后续规模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大埔农业向“数字种植、精准管理”转型。该校构建的“调研-设计-实施-反馈”服务闭环,将有效推动《西河、茶阳、百侯三镇规划建议书》等成果转化落地。
创新示范,培育艺术振兴样板
该校积极谋划争取,将大埔县列入全省首批30个高校结对共建“艺术回乡,添彩乡村”乡村工作室,依托百年名校百侯中学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教育资源,率先打造县域艺术振兴乡村示范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人员、场地等选定工作,按照有关程序进行项目申报和方案审批。
“我们将持续深化‘高校+地方’协同机制,把学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百千万工程”战略全局,切实将“高校所能”转化为“县域所需”,为大埔县“百千万工程”实践注入了可持续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