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东约村看到一台新型水稻旱直播机正在田间高效率机械化作业,标志着樟市镇正走上一条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多元产业铺就高质量发展之路。
樟市镇作为曲江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该镇依托粤北平原的自然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水稻主产区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形成了甘蔗、五指毛桃、草菇等多元化特色产业矩阵,并通过构建机械化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樟市镇作为粤北粮仓,水稻种植面积达4.4万亩。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破解劳动力短缺与成本上升难题,水稻旱直播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成为关键突破。新型机械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等工序,日均播种面积达80亩,效率提升5倍,每亩节省人工成本300元,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双季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示范田采用“三控”施肥技术,晚稻干谷亩产超8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11.8%,病虫害减少且稻米品质显著提升。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樟市镇通过构建“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整合旋耕机、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冬种油菜1.5万亩,推动“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形成“稻油轮作”的生态循环体系。
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科技助力全链增值
樟市镇以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激活土地资源潜力。
甘蔗产业规模化。樟市镇先后通过在群星村、五星村流转2100亩旱地引入糖甘蔗种植项目,亩产达6吨,年产值710万元,带动百余人就业,形成“订单销售+制糖加工”产销闭环。
五指毛桃与草菇特色种植。樟市镇光辉村委、北约村委通过盘活低效丘陵荒地种植五指毛桃2000亩,亩产值1万元;光辉村委通过盘活20亩荒地,建成年产300吨草菇种植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60万元。
此外,葡萄、香蜜橙、冬瓜等特色作物通过良种选育与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进一步丰富产业生态。
机械化服务体系构建解放农业生产力
樟市镇通过成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整合农机资源,提供“全链条”服务。配备旋耕机、无人机、烘干设备等,实现水稻年统防统治9000亩、稻谷烘干2万吨,水稻机械化收割实现全覆盖。该模式不仅解决小农户劳动力不足问题和“晒谷难”等问题,并通过技术培训、机械运用推动农业从“经验种植”向“科学管理”跨越,累计培育乡村工匠、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技术能手30余人,为产业升级储备人才。
绿色低碳与资源整合探索可持续发展
樟市镇以科技赋能生态转型 ,推行节水增效改革。实施罗坑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信息化灌区系统,年新增节水能力2284.78万方,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3提高到0.7,实现灌溉用水精准调控,保障4.91万亩灌区农田可持续发展。
秸秆回收利用。樟市镇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3000余亩水稻、玉米秸秆综合回收利用,解决田间秸秆堆积和露天焚烧污染现象,实现“变废为宝”,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科技引领未来打造乡村振兴新范式
樟市镇通过“技术突破+产业融合+机制创新”三位一体策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水稻旱直播到创新农业,从机械化托管到特色产业链延伸,每一步都彰显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重塑力量。樟市镇领导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数字农业应用,拓展智慧农田管理系统,推动“农旅融合”与品牌升级,为粤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示范性的“樟市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