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雄市百顺镇党委坚持“抓党建促振兴,以振兴强党建”,在“提本领、强队伍”“抓产业、强发展”“织网格、强治理”等方面下足功夫,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多向发力”打造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提本领、强队伍,建强基层党建“桥头堡”
一是畅通“优中选优”用人渠道。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通过村内选拔、能人回请、部门下派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打破村干部“天花板”,将党性修养好、工作业务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村干部推选出来、使用起来。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通过选、育、管、用各项措施,促进后备人选得到锻炼提高,实现人岗相适、茁壮成长。目前,全镇配备村级后备干部名。
二是创新“定向配餐”教育模式。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持续举办“百万党员进党校”培训班,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变“单一封闭学”为“联合实地学”,帮助党员干部拓宽发展思路,增强落实能力。采用“菜单式”点学、“订单式”教学等方式,邀请电商能手、技术专家针对性开展各项技能培训讲座,帮助村干部掌握实用性强、使用率高的农业本领。鼓励优秀青年干部进入一线阵地,参与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自身本领。目前共开展各项专业技能培训3期,培训150人次。
三是坚持“严管厚爱”管理机制。对工作实绩好、政治表现高、群众认可强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目前选拔9名优秀组织员、政务员进入“两委”班子队伍。
抓产业、强发展,挺起乡村致富“硬脊梁”
一是优化产业谋划,抓好系统设计。紧牵产业兴旺“牛鼻子”,发挥党组织优势,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强化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产业支撑,形成较为完整的竹木产业链条。发动社会力量募集绿化资金60万元,种植树木余株。同时抓好生态林管护,推动林业经济加速发展,以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二是强化产业富民,夯实发展基础。镇党委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外出寻找乡贤回乡投资办厂,百顺镇竹制品加工厂从2021年的4家增长至8家,竹炭厂从2021年的1家增长至3家;组织开展冬笋收购服务工作,构建便捷、高效的流通渠道,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增收”。2023年营业额523.68万元,净利润万元,村集体21万元。
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延链补链强链。实施“党建共富联盟”,采取“抱团式”“扶持式”模式,推动全镇9个村以强带弱、协同发展。从、乡村振兴办等部门抽调9名业务骨干,深入各村调研座谈15次,收集问题20多个。探索电商直播销售新模式,开展镇村干部电商培训2场45人次。加强与农产品加工公司合作,推出“百事百顺礼包”“百顺山宝”和“百顺姜稻米”等特色产品,不断延伸食品生产链条和产品模式。
织网格、强治理,筑牢乡村振兴“保障网”
一是科学精准划分,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以村为基本单元,将辖区内9个行政村划分为9个网格,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的网格队伍,由支部书记任网格长。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狠抓行政执法工作,违法用地查处整改率达100%。
二是强化管理机制,打通网格服务“最后一百米”。以“三级网格管理”为依托,充分发挥网格员“熟人熟地”优势,定期开展日常巡查走访,做到“巡查前有准备、巡查中有记录、巡查后有报告”。做好“三必到,三必访”:发生邻里矛盾纠纷必须到,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到,居民有诉求必须到;重点帮扶对象必须访,特殊人群家庭必须访,信访、维稳重点人必须访。做好“三知三清六掌握”:知格情、知户情、知民情;底数清、情况清、动态清;掌握网格内基础信息、人员信息、矛盾纠纷、问题隐患、困难与诉求、重点人员动态等情况。对调解中难以达成共识的矛盾纠纷由专家团队上门问诊,成功调处矛盾纠纷次。
三是凝聚网格合力,实现服务群众“最美零距离”。镇综治中心每月召开网格员工作例会、专题培训会等,对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座谈交流。对网格员不能解决的问题隐患及时与相关部门上报沟通,形成有效联动,及时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闭环办结”机制,初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