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要区是广东农民运动开展较早的县份之一,也是西江农民运动的策源地,红色革命资源丰富,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的有15个革命遗址和6个革命遗址线索。近年来,高要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扩大红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做活红色经济,着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细落实。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高要发布讲述本地红色革命基地的故事,一起重温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中汲取推动高要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七一建党节”期间,高要鳌头红色教育基地迎来了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历史熏陶。参观人员一边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一边走进各个旧址参观。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生动记述了高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一个个动人革命故事,一段段峥嵘岁月,凝聚着高要人民爱党、爱国、爱乡的如磐初心。
最好的保护是利用。近年来,高要市先后对村中的革命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修缮改造,建成了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开放遗址参观、展馆展示等方式,讲述鳌头红色革命故事,为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提供红色文化载体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办好高要鳌头红色教育基地
高要区司法局青年党员干部表示,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而留下的红色印记教育意义深远,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鲜活又深刻的党课,从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也激励着党员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怕艰苦、勇往直前。
鳌头村党总支部书记伍东明介绍,自鳌头村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开放至今,累计接待参观的游客接近五万人次。鳌头村先辈们留下的革命火种,也激励着村中越来越多年轻人积极加入共产党。
串联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旅游
在各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高要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把红色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破题之策,打造了两条红色教育精品线路,收录了活道镇鳌头村红色教育基地、水南镇花果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领村枪声”红色景点、水南分界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高要辖区的红色地标,集中展现了一代代高要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进程中,顽强斗争、奋勇前行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打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平台、新品牌。
据介绍,鳌头村结合现有的红色革命资源,计划打造串联红色文化广场、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世德堂)、伍鉴衡故居、遗经书房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立本堂)、伍北溪故居、交通联络总站旧址(崇德楼)的一条闭环参观旅游线路,目前,红色文化广场、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世德堂)、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立本堂)均已翻修完成并对外开放。
此外,鳌头村还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中雨污分流、村巷道硬底化、环村公路等项目建设多点开花,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以及和谐淳朴的村风民风得到了村民群众高度赞许,实现了红色美丽村庄的“颜值”“内涵”双提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高要鳌头红色教育基地,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静静矗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闪耀至今,纪念碑倔傲地伸向天空,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也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要大地的巨变。
接下来,高要将继续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等举措持续写好红色文化这篇文章,把革命精神内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动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