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笔者走进吴川市老区吴阳镇“东农”种植基地,如愿约见了在湛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经理林家如。
作为一名80“新农人”,林家如怀着深厚的乡土情结,放弃大城市的高新岗位返乡创业,13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振兴的一线,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推动家乡农业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作为。
2023年1月,林家如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前当过省、市、县人大代表)。“从返乡时的一名普通‘新农人’,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广袤的农村平台赋予的机会、老区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我想盘活这片热土,让粮食生产有保证,让更多人能够像我一样,把老一辈的产业传承下去。我最关注的是农业农村发展,并将努力为实现老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发声’”。林家如自信地说。
返乡创业 守望乡愁发扬传统
“返乡创业前,每次回家乡探亲,看到家乡丢荒的田地越来越多,心情便越发沉重。”站在“东农”种植基地的田埂上,林家如动容地向笔者回忆返乡创业的初衷,“土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生长在农村,热爱农村,对土地有深厚的情结。”2011年,“不甘心”家乡农田大面积被丢荒的林家如,怀揣这振兴家乡农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放弃了在广州工作多年的高新岗位,回到生她育她的故乡吴川,重新回到那片她爱得深沉的土地。从未涉及农业领域的她敢想敢干,回乡不久便创立了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迈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步”。创业之初,为尽快熟悉农业种植生产的每一环节,掌握生产管理的重点,林家如起早摸黑,与员工一起忙活,从耕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到销售,边学习边实践,边琢磨边探索,迅速从一名都市白领转型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被老区群众誉为“种田西施”。
回忆最初深耕田地的日子,林家如道出其中的不易:刚开始承包的大片土地,基本上都是村民撂荒的酸碱地,村民曾在这些土地上种植水稻、蔬菜和香蕉等作物,但由于土壤长期不改造,慢慢地变成酸碱地。为了变废为宝,她到处请教农业专家,斥资平整土地、修挖水渠以及进行土壤改良,是酸碱地变良田。时至今日,经过改良的撂荒地达2500多亩,成功调动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荒地重新种上了粮食。2023年,林家如还与遂溪县杨柑镇、雷州市白沙镇合作,分别帮助其改良撂荒地800多亩和200亩,为撂荒地整治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发展深加工,解决农户“烘干难、储粮难、卖粮难、加工贵”等问题,调动农户和合作社的种粮积极性,2016年以来,林家如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成日产精米50吨的现代化生产线,贮藏能力达到3360吨的低温稻谷仓库、1万吨的常温稻谷仓库,以及日处理能力150吨的稻谷烘干车间,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服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心系家乡 带领村民就业增收
“每当我看到身边的农田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变化或进步,我心就由内而生一种获得感、归属感。我的目标是带领老区更多乡亲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林家如说。成为“新农人”后,林家如不曾忘记自己“振兴乡村、带动群众致富”的初心,坚持采取“公司+种植大户+合作社+精准扶贫户”模式,引进优质丝苗米、红稻米、黑稻米等新品种进行种植,引导基地农户农户种植优质、高产、适销的新品种,示范带动吴川、遂溪、廉江等地1800多户农户种植优质稻米,使得农户平均每亩年收入从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800元以上,实现了企业与广大农户共赢发展。
大
近年来,林家如还与吴阳镇多个村委会开展扶贫(帮扶)合作,成立农村合作社,组织原精准扶贫户以集体形式进行耕种,向扶贫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派出科技人员跟踪指导,拓宽扶贫户增收渠道。同时,林家如与多个镇政府合作,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帮助吴川吴阳镇桥头村委会及那良村委会、长岐镇新联村委会、兰石镇名利村、覃巴镇新村,以及遂溪城月镇吴西村、坡头区山嘴村等创建自己的丝苗米品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13年过去了,林家如创立的东农实业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发展成集优质粮食作物研发、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五位一体”的湛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林家如也载誉无数,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乡村好青年、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全国种粮大户、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优秀带头人、广东省五一巾帼奖等荣誉称号。她笑着说:“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乡亲们对土地和亲情的坚守,我在这里完成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重塑。”
履职尽责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林家如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林家如始终不忘老区人民的期望和嘱托,积极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
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每一次的人大会议和代表活动她都准时参加,会前做好准备,做到讨论发言积极,表决严肃认真,并实事求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2023年3月在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林家如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对全国耕地种植农作物类别明确划分,牢守国家粮食生命线的建议》《关于加快南方省份“高端香稻+禾虫”绿色高效种养及成果转化推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建议,每份建议背后都凝聚着她对土地的热爱与执着,倾注着她对农业发展的孜孜追求与探索,饱含着她对老区人民群众的赤诚与真挚。在林家如看来,只有多去一线实地调研,才能把问题搞清楚、讲明白,不说外行话,让监督落在关键处,真正为民“发声”。她还积极发挥代表履职作用,推动“枫桥经验”融入吴川基层社会治理,在吴川市建立6个“联合调处工作室”,助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以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未成年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作为人大代表和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林家如颇有感悟:“无论是奋斗在田间地头的‘新农人’,还是做依法履职为民的人大代表,脚下要沾满泥土这件事是相通的。永远奋斗在路上,才能听到老百姓‘冒热气’的需求、‘接地气’的想法,只有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想所盼,才能更好地严格履行代表职责和义务、行使代表权利,为老区群众排解“急难愁盼”问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