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式哲
杜式哲(1905—1930),广东省澄海县人,1923年考入潮安金山中学,1925年,从金山中学转学到澄海中学,在共产党员李春蕃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饶平县党组织创建者、中共饶平县委第一任书记,1930年7月1日,英勇就义于广州市黄花岗畔,年仅25岁,其短暂的一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26年1月,中共饶平县支部于饶城成立,为中共潮梅特委下辖组织,支部书记林琮璜。1926年5月,杜式哲被中共汕头地委任命为饶平县特派员,抵饶后,他致力于发展农民运动,深入乡村农会发动群众,传播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组织农会进行减租斗争,教育培养詹瑞兰、刘瑞光等一批农会骨干入党,发展农民武装,建立农民自卫军大队,成立上饶区农民协会,推动全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在饶平上饶区祠东村,有一处藏在村中的红色革命遗址大陂楼。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各地处于白色恐怖中,饶平县的反动派密令捕缉共产党员和农会骨干,杜式哲不顾个人安危,想方设法通过敌人封锁线,先后到山美、西陂等村布置农会干部监视敌人动态等工作,并在新丰丁坑召开党团干部联席会议,部署反抗国民党进攻。5月5日,杜式哲组织上饶农军为主力联合各乡农会会员1000多人,举行第一次武装暴动,攻打饶城,砸开监狱释放人犯,烧毁县衙文书簿册,惩治了十余名土豪劣绅。7月,中共饶平县委员会在上饶区祠东大陂楼成立,杜式哲被选为首任县委书记,林琮璜、余登仁、黄世平、张碧光、林逸响、詹前锋、李仁华7人选为县委委员。为了培训革命骨干,坚持革命斗争,他在上善岩下村举办干部训练班,林逸响、刘瑞光、黄玉书等二十余人参加学习。通过学习,纠正了悲观消极情绪,进一步明确斗争方向。会后,上饶区各乡相继建立党小组。面对反动派的屠杀和进攻,他仍坚持率领党员和革命群众与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有力反击国民党的“进剿”。
为策应南昌起义军进驻潮汕,1927年10月4日,杜式哲积极参与组织、指挥农军第二次攻打饶城,从侧翼牵制敌人兵力。5日早上朱德率领起义军到达茂芝,饶平县委书记杜式哲组织这里农军农民群众热烈欢迎起义军。起义军主力在汕头失败后,朱德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史称“茂芝会议”),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之后。杜式哲随后响应,做好相关工作部署:一方面做好起义军伤病留在饶平的医治安置工作,另一方面安排革命骨干做好起义军离开饶平相关工作。
送别麒麟岭,军民情谊长,何惧古道远,挥师豪气扬。7日下午,朱德率领起义军离开茂芝,临别时送给饶平农民12支步枪,一匹白马和100块光洋作为留下20名伤病员的医疗费。县委书记杜式哲组织当地群众,将朱德带领的起义军余部送至茂芝北面的麒麟岭,该岭自此成为起义军“朱毛井冈山会师”的出发点和通往胜利之路的新起点,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一曲。分手时朱德再三勉励饶平县委要艰苦奋斗,不怕困难,革命到底。最后杜式哲派出十多名农军为前导,护送起义军顺利撤出饶平。
南昌起义军离开饶平后,为加强农军武装力量,杜式哲根据上级指示,以上饶农军为基础,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全团150多人),同时从上饶各乡赤卫队中挑选一批精壮人员,成立上饶区联队,建立了县、区、乡三级革命武装,在饶平赤色乡村展开轰轰烈烈抗租、抗债、推翻封建地主政权的斗争。当年11月,杜式哲奉命调到东江特委工作。后因葵坑村封建势力,倚借民团地主武装,突袭坑子里和陂墩两个赤色山村,他们纵火烧毁房屋,劫夺群众的财物,借此煽起封建械斗,使上饶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
1928年1月,杜式哲重回饶平县,组织、部署反击地主武装。1月28日,国民党饶平县长毛琦亲率军警和民团1000多人,分兵对上饶赤色乡村进行“扫荡”,沿途洗劫农民牲畜财物,纵火烧毁革命据点。为避强敌,保存实力,县委决定将十四团暂时分散隐蔽。不久,他又同余登仁将原十四团分散隐蔽的部分武装骨干集中起来,在柏子桥重建一支50多人枪的队伍,组织以游击小队袭击各乡民团,武装潜入县城,以放炸炮、贴标语、撒传单等形式,开展小型突击,牵制了敌人,鼓舞了群众,迅速在上饶打开革命新局面。
1928年8月杜式哲调任东江特委委员。在白色恐怖中,他机智勇敢地组织一批批红军战士绕过敌人的封锁线,顺利护送红二师和红四师部分红军出境转到香港、上海,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929年6月任东江特委副书记。10月,他又一次绕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上善参加饶平县委扩大会议,指导饶平有计划的发展上饶、浮山、黄冈,使赤色区域连成一条线。在此期间,中共饶平县委开展了一系列武装斗争,并逐渐与广东大埔、福建平和、诏安连为一体,共同创建了饶和埔诏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4月调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在险恶的形势下,杜式哲坚定勇敢,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曾对好友杜式通说:“我如被捕,给反动派的只有一纸革命书,我将表白我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参加中国共产党,然后献出生命”。“左”倾路线统治盛行时期,他坚持党性原则,对“左”倾路线坚决抵制。6月上旬一天晚上,反动军警包围了市委机关,杜式哲、陈新宇等五人被捕。狱中杜式哲泰然自若,勉励难友继续和敌人斗争。在敌人面前,他不辩解自己的身份,大义凛然地对审问他的人说:“为人民干革命,乃自身之夙愿,夙愿已偿,抛头颅在所不惜。”1930年7月1日,杜式哲和陈新宇等五位革命者就义于广州黄花岗。浩气长存,为革命英勇献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
血肉之躯可灭,生命之花常开。杜式哲其崇高的革命精神、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优秀的革命品质,像黄花岗上一朵红棉花,让人们仰视,让人们觉醒,永远开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