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亲自为之改名的开国中将——新加坡归侨庄田
庄田
庄田(1907—1992),原名庄振凤,海南万宁县(今海南省)人。17岁时因生活所迫到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他做过橡胶工,当过海员,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底回国,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红军步兵学校中国班学习,是这一届学生中的“尖子”。
1931年从苏联回国后,庄田先后担任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江西瑞金红军学校)教官、直属中央军委的红军模范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团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春夏,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教育长庄田奉党中央命令,从延安到海南岛,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中共中央代表。
庄田赴琼之前,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与他促膝长谈。这时候庄田的名字还叫庄振风。周恩来对他说:“你是长征干部,会引起敌人注意,这次派你回家乡,中央要求你把名字改一下”。
庄振风略一思索,“就改名为‘田庄’”吧。
周恩来想了想:“你把姓和名都改了,不考虑家人说你干革命就忘了祖宗吗?”他建议:“我看叫庄田,不也很好吗?”
庄田在琼崖根据地工作的5年多的时间里,始终牢记周恩来“党中央和毛主席对琼崖的革命斗争寄予极大的期望,你们一定要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带去。冯白驹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在琼崖特委的集体领导下,共同把革命工作搞好”的指示,尊重琼崖党、政、军领导人冯白驹,指导加强部队建设,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40年底,当庄田等红军干部到达琼崖根据地时,正是根据地人民最艰难的时期。庄田以敏锐的政治嗅觉觉察到日军与国民党顽固派互相勾结,试图消灭我抗日武装的阴谋。在请示特委同意后,总队做好了迎接战斗的准备。
当年12月中旬,时任琼崖国民党保安部队副司令的李春农率领3000余人,分兵5路向美合根据地发动进攻。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员,庄田沉着机智,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打掉了日伪10多个据点,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攻势。
八十年代庄田在海南党史座谈会上发言
1942年5月,日军组织了4000余兵力,企图“剿灭”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特委决定,由庄田率领总队全体官兵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以内线与外线结合、独立总队与地方武装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的“三结合”的方法,最终取得了反“蚕食”、反“扫荡”的胜利。
1944年秋,庄田担任改编后的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为了开辟五指山中心根据地,他建议特委成立挺进支队,并提议纵队参谋长李振亚兼任支队长,进入五指山作战,最终迫使国民党顽固军放弃了五指山。到1945年8月,琼崖特委已建立起拥有16个民主县政府、100多万人的解放区。纵队发展到5个支队,7700多人,还有2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共1万余人。
1946年4月,庄田以琼崖独立纵队副司令员的身份赴香港参加“北撤”谈判。谈判破裂后,庄田奉命到粤桂边领导武装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庄田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