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权
黄茂权,号为民,1897年2月6日出生于茂名县云潭乡(现高州市云潭镇)大洞村。因家境贫苦,黄茂权读了三年私塾即辍学谋生。1918年秋,他到水东应募加入广东护国军第二军。1930年8月,因英勇善战,带兵有方,黄茂权担任十九路军第六十师第一一九旅第三五五团团长。1932年黄茂权在“1.28”淞沪抗战中立功,1933年升任十九路军少将旅长,获国民政府颁发宝鼎五等勋章。1933年11月22日,黄茂权率团参加福建反蒋抗日起义。1938年2月,原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张炎回南路领导抗日救亡运动,黄茂权成为张炎得力助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张炎被害后转移回家。1949年6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粤桂边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作战教育科副科长。1949年9月下旬,黄茂权在策反国民党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第四五三团起义后,被叛军杀害,牺牲时年52岁。
奋战沙场杀日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九路军调防上海。1931年10月,黄茂权奉命率团驻防淞沪。他动员组织了一批家乡热血青年加入该团,共同赴沪抗日救国。他积极邀约中共党员车振伦(原中共南路特委委员、共青团南路特委书记,后因南路特委被叛徒出卖破坏后,车振伦与党失去联系)担任该团军需,负责筹措钱粮衣物和枪支弹药,保障抗日军需。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攻淞沪。十九路军违抗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命令,奋起还击,组织了“一·二八” 淞沪战役,保卫祖国领土。2月1日,黄茂权率领队伍到闸北、虹口、八字桥一带接替防务。在激烈战斗中,他不避艰险,冒着炮火,亲临前线指挥部队英勇作战。黄茂权多次组织大刀敢死队,跃出战壕冲锋肉搏,杀得日寇鬼哭狼嚎,伤亡惨重,尸横阵前,连续打退了日寇的猖狂进攻。他还组织夜袭敌营,令鬼子半夜惊魂,血溅营盘。他率领全团将士坚守的阵地,如钢铁长城般长达一个月,迫使日寇无法逾越雷池半步。黄茂权的部队是 “一·二八” 淞沪战役中,十九路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之一。后因伤亡过大,孤立无援,在3月1日随军撤防江苏省昆山县清阳港。“一·二八”淞沪战役后,黄茂权因抗日战功升任第七十八师第一七八旅少将旅长兼第四六四团团长,并获国民政府颁发宝鼎五等勋章。
1932年5月,十九路军调防福建后,于1933年11月22日,发动反蒋抗日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合作协定共同反蒋抗日。黄茂权改任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他率领全团官兵参加起义,并发动该团国民党党员集体宣布退出国民党。1934年1月,闽变失败后,黄茂权受排挤撤职回家。
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大举进犯,祖国山河半壁沦亡。1938年2月至1940年1月,原十九路军将领张炎回南路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担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七区专员、广东南路第七游击司令部司令。黄茂权应张炎邀请,于1938年3月后,历任茂名县统率委员会主任、茂电信游击指挥部指挥官,兼任专署参议、广东南路第七游击司令部副司令,成为张炎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得力助手。他经常陪同张炎出席各种集会和出巡各乡,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又利用《高州民国日报》每周刊出一次《抗日自卫专刊》,大造抗日舆论。1938年12月,黄茂权亲自担任茂名县游击指挥部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主任,组织培训一百多人,分为五队下乡宣传了3个多月,发动群众抗日保乡。
积极组训民众抗日自卫武装
1938年4月,黄茂权采取不脱产的办法,借用民枪,就地筹饷,就地训练,共组织8000多人,编为28个大队,建立茂名县抗日自卫团。为了提高抗日自卫团战斗能力,黄茂权协助张炎积极举办四期干部教导队(每期三个月),集训自卫团大、中、小队长和骨干500多人。黄茂权担任军事教官,负责讲解游击战术和各种军事教练课程。1939年春,黄茂权以茂名县游击指挥部名义,征调各乡人员枪械,发动各界捐助粮食、被服、款项,编建了县抗日游击队3个大队和1个独立中队,约1000人。当时高州全无正规军队,游击队成为防御敌伪潜袭,巩固地方治安的主要武装力量。
剿匪锄奸威震敌胆
1938年初,茂名县盗贼蜂起,人心惶惶。黄茂权按照张炎部署,指挥团队大力剿匪锄奸,严办匪首要犯100多人,巩固了地方治安。1938年12月,黄茂权执行张炎命令,在高州逮捕了汉奸头子林绳武(信宜人,后来公开处决)。1939年春,与梅菉联合破获了邓太公走私案件(邓太公即邓秀川,是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邓龙光的父亲,自备渔船偷运钨矿、桐油等物资出海资敌)。先后惩办了放信号或写谍报的汉奸一批,威震敌胆,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气焰。
坚定支持共产党
黄茂权坚定地接受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积极任用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任用陈次彬为县军官队队长、梁昌东等为县军官队政治教官,梁之模、周兆林等为政工班教官,允许队员阅读进步书报,宣传革命理论。黄茂权对在云潭活动的共产党人多方支持掩护,曾冒着杀头危险,机智营救学生队的中共党员张虎脱险。1940年3月29日,反动乡长邓桂藩无理逮捕在新垌地区散发《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致国民党中央通电》传单的学生队副中队长周崇和(中共党员)、香港回国服务团团员文允武(中共党员),解送到茂名县政府时,被黄茂权抢先截留住和亲自把周、文送交张炎将军的警卫部队(即专员公署的特务大队第一中队)看管,使二人没有落入国民党顽固派手里。随后黄茂权又坚决支持张炎巧妙释放了周、文两人。六月下旬,张炎因“周、文事件”被迫辞去专员等职务,黄茂权也被迫辞职,他把游击队带到广州湾边沿解散,收回枪械还给原主。黄茂权留在广州湾营商,经常与中共党员梁弘道,车振伦,梁昌东等来往,继续接受革命思想影响。
1944年秋,日寇侵占桂、柳,南路形势紧张。张炎重返家乡吴川县樟山村,与共产党联合筹组抗日保乡活动。当张炎举行抗日起义前夕,派人联系黄茂权,黄茂权表示:“等待张炎将军攻打高州时,我即率领子弟乡亲参加,以助一臂之力。”1945年1月张炎起义后,反动县长陈子和将黄茂权软禁在县府,待张炎起义失败牺牲后才释放。
为革命英勇牺牲
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黄茂权觉悟大大提高。1948年5月,他被反动乡长张韵笙、恶霸邓桂藩、邓桂英兄弟联名告发,国民党专署以“重要奸匪”罪名,再次捕捉黄茂权入狱,并解送广州讯办。在狱中,黄茂权机智沉着地应付敌人审讯,始终守口如瓶,保护我党利益。他对同仓关押的进步青年李炳钺等进行气节教育。1949年6月,黄茂权在广州获释放后,立即到香港与中共党组织联系,参加革命。经中共党组织安排,他和彭廷玺、吴粤等一起,离港经海口回南路,担任粤桂边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作战教育科副科长。
1949年9月下旬,国民党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第四五三团驻防湖光岩,团长张涤海是黄茂权的老同事(黄茂权在国民革命军任营长时,张涤海是他的部下班长),黄茂权就主动要求去做张涤海的思想工作,策动他率部起义。经过几次多方说服教育,达成了起义协议。粤桂边纵队司令部就派参谋处副处长李锋和黄茂权带领一个工作组与一个警卫连到湖光岩,组织第四五三团两个营起义,于10月17日晚上向遂溪出发,到达志满墟宿营。
宿营后,不料一部分军官突然叛变,反动的副团长节外生枝地提出,要立即发军饷白银一千元给他们,否则就把队伍带回去。黄茂权向他们解释:“这个要求有待请示上级研究后才能答复。”当时夜已深,散会后分别就寝。黄茂权、李锋和警卫员三人同住在一间房子。午夜时分,反动的副团长指挥叛军包围工作组住地,猛烈开火。黄茂权奋勇还击,击毙叛军排长一人,击伤叛兵数人,掩护副处长李锋和起义团长张涤海及其他同志先后突围。叛军围屋攻击,并爬上屋顶,搬开瓦片,向房内投掷手榴弹。黄茂权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黄茂权被俘后,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痛斥叛军的无耻行径。敌人恼羞成怒,在志满墟后面的一棵大树下,将黄茂权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