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有幸与新丰县沙田镇有关单位人员一起前往韶关市区探访沙田籍老游击战士陈洁平。初见陈洁平,但见他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笑声朗朗中气足,若不是听他自我介绍,谁能想到他已至耄耋之年。
陈洁平
对于家乡来客,他倍感亲切。对于笔者的问题,他一边娓娓而谈,深情回忆,一边拿出一摞军功章:光荣在党五十周年、七一纪念奖章……时而凝神望远,时而深沉思索,时而愉悦朗笑,抑扬顿挫叙说也把他带回了曾经的烽火岁月……
苦难岁月萌初心
陈洁平1931年出生于新丰县沙田镇白楼村,8岁时就亲历了日本鬼子的部队到村里欺压百姓场景,也激起了他对日本鬼子的痛恨。特别是在后来,陈洁平在沙田小学读书,当时我地下党员龙景山、郑选民装扮成教员在那里教书,同时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也就在那时候,陈洁平接受到了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入了抗日儿童团,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也正因如此,陈洁平成长很快,在1947年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才16岁。问起入党的初心和历程,90岁的陈洁平依然记忆如新。“老前辈们对我关爱有加,看到前辈们展现出的神圣党性和坚韧品格,那时候我就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说到这里,陈洁平语气略带喘息,面色愈加红润,双手微微颤抖,表情极为严肃。
意志坚定干革命
陈洁平后来在沙田中学读书,但他依然继续参加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这期间做得较多的是作为秘密交通员,为我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信息。也正是这样,他被学校国民党校长关押、讯问达一个星期,并诱迫他加入反动组织。“当时我被国民党校长关押在校一个星期,对我百般威逼、劝说和折磨,但我誓死不交代共产党相关情况,也誓死不加入国民党下属青年组织‘三青团’。” 他愤懑地说道。
参加“北江革命干部学校”培训学员获得的奖品
为准备支前和接收政权干部,设在沙田天堂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政治部在1949年7-8月间在沙田开办“北江革命干部学校”,地点分设在天堂和金青。学员是来自各团选送的青年干部和新丰、翁源、英德、佛岗等地解放区青年干部200多人。陈洁平与同镇的潘志辉等人,有幸被选入参加培训,他期间还培养了3名革命干部。结业后,这些学员一部分随司令何俊才、副司令黄桐华接管粤北行署,一部分随政治部主任林名勋接管英德政权,一部分随曾东到韶关市工作,部分干校领导和工作人员随教育长包华到韶关组建北江公学。陈洁平则先到从化,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当年他带领一百多名游击队员继续参与革命斗争。
1953年,陈洁平担任清远市宣传部副部长兼团委书记。1954年,参加中央团校学习后回到韶关担任市团委副书记。
退而不休发余热
如今,陈洁平离休已近四十年。虽然如此,但他离休不离岗,退岗不退色,继续发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余光余热。这期间,他还担任起韶关市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韶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韶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经常受邀到各单位上党课、讲革命故事等。就在近期,90岁高龄的他还被广东南岭干部学院请去为领导干部授课。
另外,陈洁平还喜爱诗词歌赋创作和话剧表演,曾担任过艺术团团长。曾经的战友、同事建议他把个人经历写成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他认为自己做好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就足够了,不必留墨迹凿痕记功名。恰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陈洁平入党74周年。“最自豪的是自己能够跟党走一辈子,希望自己九泉依旧唱红歌。”他骄傲地说道。
情系家乡寄意深
提到家乡沙田,他表示回过很多次,变化很大。“沙田大有希望,沙田白楼村的发展变化,我们这些老战士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家乡故土,他始终满怀深情。
据他介绍,该县沙田镇红色资源丰富,早在1942年5月,新丰地下党中心支部统战委员龙景山和郑选民等人在沙田镇天中村先后秘密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农会和民兵组织(民众抗日自卫队),同时北江支队、西北支队也经常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陈洁平(中)和家乡人一起
“要认真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革命精神、优良传统激励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与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组织建设等结合起来,共同推动镇村振兴,为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陈洁平深情地勉励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