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梁嘉(省“抗先”总队副队长)在郁南县县立第一小学魁星阁楼(今建城中学内)宣布中共郁南县中心支部成立,吴子熹任书记。从此,中共郁南县组织在1928年11月中断活动10年后,又重新建立起来。
中共郁南县中心支部纪念亭
1939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在西江地区实施“限制异党活动”决议。9月,国民党反共逆流更加猖狂,已暴露身份的吴子熹、赵约文、李曼晖、梁彤晖4位骨干党员被迫撤离郁南。刘铭标(刘汝文)奉命接任中共郁南县中心支部书记,中心支部机关驻地转移至建城内迳庙(今内迳小学内)。
此后,在中共西江党组织和三罗(罗定、云浮、郁南)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先后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和民主政权,党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创建了“有党的领导、有抗日武装、有民主政权”的桂河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打击敌伪、掩护中共骨干力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光复都城(今县城),为夺取郁南乃至三罗地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吴子熹(1912-2002),郁南罗旁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奉命回郁南进行党组织的重建工作。1938年底,因组织抗日救亡活动,被国民党郁南县政府驱逐出境。1939年任中共中山大学特别党支部书记和中大医学院支部书记。1944年11月,任中共郁南副特派员。解放战争期间,参加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