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五四运动的进步思想和东征革命的火种,有力地唤醒了广大民众。广东作为革命策源地,地处韩江中上游的大埔县高陂镇,一些进步青年和学生较早的接受了进步思想和教育。
大埔县高陂仰文学校
1925年夏,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中共党员赖释然,被中共广东区委派回家乡大埔,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开展工农运动和党组织的创建工作。他通过组织教师联合会,先后秘密发展高陂仰文学校(高陂中学的前身)学生会主席廖仲达、副主席张拱南、女学生郭才,市小女教师陈井(又名紫英)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党小组。同年8月,中共高陂支部成立,赖释然任支部书记。中共高陂支部成立后,大力宣传革命道理,迅速在学生、教师、店员、工人中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在党员人数增多后,中共高陂支部改称为中共高陂仰文学校支部,廖仲达任支部书记。
赖释然
赖释然(1901-1972),广东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人。早年当过教书先生,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大埔首个支部第一任书记。
在中共高陂仰文学校支部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埔县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1926年11月,中共大埔县部委员会成立。此后,在大埔县部委领导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到1927年春,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