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支流贺江,历来是水上交通运输的要道,全国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曾在封开设立贺江流动税站,筹措部队给养,为解放封川、开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并为封开县)及周边邻县提供军需物资后勤保障。
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两广边陲的封开,人民武装游击战也捷报频传,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展,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为保障部队给养,中共粤桂湘边工委领导下的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根据贺江是两广边陲地区物资主要水路转运线交通繁忙的特点,经实地调查考察和上级批准,决定在贺江开辟一个百余公里范围内(江口至南丰白沙街) 贺江流动税站,并特派第六团团长刘乃仁同志亲自开辟该站。开设贺江税站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军事价值,一是扼住贺江就可以扼住封川、开建两县的交通,切断开建县物资供给线;二是封川重镇渔涝要守得住,就要控制贺江,因为贺江水路是进入渔涝的捷径,守住了贺江,就等于守住渔涝;三是可以作为向开建、怀集、苍梧展开活动的跳板。
刘乃仁
由刘乃仁同志开辟的贺江流动税站设立的时间为绥贺支队封川特派队、封川人民抗暴义勇总队和桂东人民抗暴义勇总队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第六团之后。此前,我党为解决封川特派队和封川人民抗暴自卫队的供养曾于1949年4月设立了渔涝河流动税站。
贺江流动税站旧址
1949年8月设立的贺江流动税站总站设在今渔涝镇贺江口的古榄村(渔涝圩是七星河、黄岗河与广信河交汇处贺江交汇处),其余为流动税站。税站站长是黄励同志,组成人员有27人,部队派出一个加強排,负责武装安全保卫。税站除主要任务对过往贺江的船只进行收税,筹措粮食及后勤物资解决部队供养所需外,因国民党白崇禧部派一个军在广西梧州重兵把守, 严密封锁,还根据当时严峻形势,担负着护送我党在两广边陲地区地下工作者安全过境及确保我党在两广地区的战略物资经贺江的顺利过境的重任。
税站的同志充分利用上船收税机会,灵活地向广大船员和旅客宣传目前形势,讲解我党政策,也对贺江两岸的群众做好艰苦深入的宣传工作,安定民心,化解不利因素,并注意保护群众利益,如优先救济或贷款,对被国民党军队摧残的群众,妥善做好抚恤工作。此外,税站为了及时掌握准确的情报,在河口附近的清水湾村物色了一个农民作为情报员,付给他一些经费作小买卖,让其到封川、江口、南丰等地采购商品中伺机收集情报,同时通过交朋接友等利用船上的船工和家属收集各类情报信息。由此,税站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有的积极收集提供情报成为税站的耳目,有的不怕危险充当义工,为部队缝制军服,帮助接送往来人员和搬运物资。税站与当地群众共同写下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历史篇章,成为当时闻名于华南地区的红色交通线。
由于税站同志的艰苦努力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税站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后阶段还将工作范畴拓展至贺江支流东安江的广西木双、梨埠、沙头等地,成果辉煌。
1949年12月,随着封川、开建两县的解放、新生政权县人民政府的成立,贺江流动税站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光荣地载入封开革命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