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会议、莲花山战斗位置简图
1927年10月3日下午,在广东普宁的流沙教堂,周恩来带病主持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突然接到敌军前来截击的情报。与会人员随即转移,途中遭强敌截击,情况危急…
聚首流沙 开会决策
1927年9月23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先后进占潮州、汕头,并建立了一批革命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
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
10月1日,起义军在揭阳汾水、汕头等战斗失利后,周恩来和前敌委员会、革委会及部分党中央领导人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刘伯承、谭平山、郭沫若、吴玉章、林伯渠、张曙时和东江特委委员杨石魂等从汕头撤到流沙,两天中贺龙、叶挺、聂荣臻等军事指挥员也赶抵流沙。
“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流沙教堂
10月3日中午,在流沙教堂西侧厅,周恩来带病主持了起义军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简称“流沙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并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取消国民党的旗号,上山挂红旗,把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保存革命实力,使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准备作长期斗争;领导人员撤离战区转香港、上海另行分配工作等重大决策。在起义军军事上处于险恶的情况下,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流沙会议,既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又审时度势,作出了适合当时情况的正确决策,为保存一批革命领导干部和武装力量,为以后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敌军突袭 血战莲花
流沙会议开至当天下午4时许,突然接到普宁农会会员报告“周围山头已发现大批敌军”。周恩来宣布会议立即结束,命令起义军各领导干部率部队向海陆丰方向转移。这时贺龙的先头部队已越过了云落,向跟进的领导机关和后卫部队叶挺的第24师,行至池尾钟潭村后莲花山时,遭到由果陇村庄大泉的地主武装所带引的敌军陈济棠部的截击。
普宁池尾钟潭村
此时的周恩来正患疟疾,发着40度的高烧。在这危急关头,他仍坚持与叶挺指挥部队作战,令24师各团迅速向前展开,在正面和两侧抢占制高点,掩护首脑机关突围。由于天黑,队伍被拦腰截断,敌情不明,加上后卫部队与前头部队失去联络,顿时队伍大乱。在激烈的反击敌军截击的战斗中,有300多位起义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后卫部队有部分冲出敌军的截击线,撤向海陆丰,有部分也溃散了。
战斗结束后,牺牲在莲花山畔的起义军烈士遗体,由当地贵政山村农会组织农会员进行收埋。据村农会主席纪锦声回忆,由于牺牲人数多,找不到那么多棺木,最后买了几匹白布分别收敛后统一埋葬。由于当时战斗的匆促和环境的恶劣,烈士们没有留下姓名,从此长眠于莲花山脚下。
普宁莲花山公园
革命先烈 精神永存
当时,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几人也在战斗中被冲散了,他们路不熟,又不懂潮汕话,几个人只有一支小手枪,连自卫能力也没有。深夜,他们在农会会员帮助下,找到中共东江特委委员杨石魂,在其带引下,转移到马栅村进步人士黄伟卿家掩蔽。第二天,杨石魂护送他们越过大南山,经惠来县转到陆丰县甲子镇,后又转移到南塘金厢乡,并于10月底护送他们安全到达香港。而郭沫若等4人在当晚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后,由普宁劳动童子团团长黄寿山和五区农会干部陈开仪掩护,转移到惠来神泉,10天后也顺利转移到香港。普宁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南昌起义军诸多领导人安全转移,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党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普宁莲花山
90年过去了,莲花山——这座位于巍巍大南山北麓,普宁池尾贵政山村西侧的小山,如今山顶建有普宁电视台发射塔,山下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人民群众深切缅怀周恩来同志及八一南昌起义军在莲花山战斗中英勇牺牲、长眠于莲花山下的300多名指战员——为了民族和国家美好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同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流沙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