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三河坝
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时期,大埔县百侯乡村是粤东地区中共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区域,被称为“革命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1927年10月4日凌晨,朱德率起义军撤出三河坝战场,向百侯转移。
百侯乡村革命基础好,当时被称为“小延安”
百侯镇乡村教育基础较好,素有“文化之乡”的美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革命战争形势下,不少进步青年来到百侯以教书为职业,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东征军进驻潮汕,周恩来到汕头。杨衍祥、张刚、张穆、黄药眠等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来百侯教书,传播革命思想。当时百侯中、小学办得很有名气。临近市县的许多群众,把子女送到百侯读书,接受进步思想教育。
百侯中学学生在街头宣传抗日救国
当时的百侯中学,培养了一大批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被称为“革命的学校”。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百侯中学培养了一大批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如杨兰史、肖寿煌、张旋(张载霓)等都是优秀骨干,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抗日战争时期,百侯中学师生纷纷投入抗日战争,如刘兆伦、张权衡、肖赐培、杨焕楣(杨震)、杨石生、杨菜贞、官书勉、李蓬荆、邓毓群、李俊成等奔赴延安;张伟烈、杨求志、杨旋、刘平章、杨国锋等参加新四军;杨仿南等参加东江纵队;杨应彬、杨景仰在周恩来同志和中共南方局安排下,于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时,分别加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战地服务队和特支从事地下工作;肖明、杨蕴芳、杨淑珍等长期隐蔽从事革命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不少百侯中学师生流血牺牲,如杨建仓(粤东支队政委)、杨铁(十三团连长)、刘登楚、张海宏、丘鸿耀、刘宝森、郑嘉卿、杨祥等烈士。
朱德骑着马进入百侯,发放“七九”步枪30支
1927年8月,南昌武装起义胜利后,“八一”起义军南下进人广东。l0月,朱德军长率领“八一”起义军第25师和军官教育团3000多人,扼守大埔三河坝,掩护叶、贺主力部队进军潮汕。起义军与国民党钱大钧部3万多人于三河坝东门部、笔枝尾山、龙虎坑、天子岌、梅子岽等阵地展开激战,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坝战役”。激战中,75团第3营为掩护部队撤退,营长蔡晴川和全营200多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进入大埔时,中共百侯党组织积极行动,迎接、支援朱德率领的转战到大埔的“八一”起义军。中共百侯党组织领导革命群众暴动,收缴了国民政府百侯区公所的枪支。百侯中学“地下中共”组织学生代表到当时的大埔县城(茶阳镇)等地欢迎、慰劳,并发动群众支援三河坝战役。同时,响应茶阳、高陂等地起义,推翻了百侯区国民政府,建立百侯苏维埃政府,教师张刚为苏维埃委员兼区长。
10月4日凌晨,朱德率起义军乘着浓雾撤出三河坝战场,向百侯转移。从战场撤离的起义军横渡梅潭河,翻山越岭,途经五丰、密坑、禁山岗、河头,进人湖寮圩,再经黎家坪、宜洋坪、曲滩,行程3O多公里,抵达百侯侯南村。起义军进入百侯后,受到当地党组织与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慰问。朱德是骑着马进入百侯的,他在百侯接见了当地党组织的代表张穆等人,出席了百侯中学的中共支部扩大会议。在百侯,朱德军长亲临百侯中学讲话,并发给“七九”步枪30支。共青团员萧月华领到一支步枪,从此投入家乡的武装斗争。1932年8月,她进入红都瑞金。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是随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1937年5月在延安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起义军部队在百侯休整了一天。朱德与第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等领导人被安排住在百侯中学(即当时侯南村市戈坪杨氏宗祠内)。有人说,朱德在百侯作了巧妙的安排:一是假装部队要在百侯宿营,而暗中要求部队作好急行军的准备;二是亲自找百侯中学杨老师画一张从百侯到福建平和象湖山的地图,并故意将假军事意图泄露出去,迷惑敌人。到了深夜,朱德率起义军悄悄地离开百侯,奔向饶平。
1927年,三河坝战役后,朱德军长在百侯中学门前留影
在朱德率领的“八一”起义军影响、推动下,1928年3月13日,百侯中共党组织发动第三次武装暴动,消灭了百侯地主武装“民团”。后来,国民党军队大肆搜捕革命同志,把革命者黄让三(湖南人)的头颅悬挂在百侯中学校门前的木杆上,恐吓学校师生和革命群众。在这严峻的形势下,百侯中共党组织又转入地下秘密活动,百侯中学许多师生离开百侯参加红军,留在百侯的师生则转入地下秘密工作,继续进行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