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义军入粤后在普宁活动地点位置图
咸寮村地处粤东普宁市下架山镇。90年前,这里曾秘密掩护过入粤遇险的八一南昌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等人。
1927年10月初,八一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受挫。10月3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在普宁流沙主持召开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之后首脑机关和后卫部队向海陆丰撤退。在普宁池尾钟潭村后的莲花山一带,我部遭敌截击,激战中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等4人被冲散。他们白天潜伏,夜间在田间小径和林薮中摸着路走。途中,一位青年农会干部——普宁县劳动童子团团长黄寿山认出了郭沫若,他主动带路,送了一程,来到距香港最近的港口神泉还有120多里的咸寮村。
北伐途中,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
负责接洽和安置郭沫若等同志的,是咸寮村农会主席、五区农会干部陈开仪,以及当年中共普宁县委农运委员方家悟。陈开仪年约五十,一年前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郭沫若的报告,他对郭十分敬重。几位农会干部商量,先把郭沫若等人隐藏在村后的打石坳山坡草寮里,见没有什么动静,两夜后才接到自家的那间石屋里。
咸寮村五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现已不复存在。
这是一间不大显眼的僻静小屋,座西朝东,背靠山,屋两旁有小巷。由于地势稍高,又面向田野,只要爬上前面屋顶,四周动静就能一目了然。陈开仪身边有4个儿子,他们在父亲和方家悟的指点下,日夜轮流放哨,确保郭老等人的安全。陈开仪和家人设法弄来土布衣服,给同志们换上。六七人就同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石厝厅上。
左起:当年咸寮村农会主席陈开仪(1880-1971);其子陈文木(1910-1991),1927年参与营救郭沫若,在营救过程中不幸被捕,遭受白军一个多月惨无人道的酷刑。
为安全起见,4天后,陈开仪把郭沫若等人带到村西南的山洞里藏起来。这里的山地是陈开仪的祖业山,山洞的宽阔处,大约可容下4个床位,洞里有一条小坑沟,长年流水不断。每天,陈开仪父子轮流在打石寮为郭沫若等人做饭。陈开仪家中贫苦,生活拮据,但为了革命同志的生活,他特地到大南山枧头寮(劳光村)的亲戚家借钱购买粮食应急。
郭沫若避难处遗址——咸寮山洞
郭沫若几人在咸寮村生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为了寻找党组织,跟上革命队伍,就与陈开仪、方家悟、黄寿山等商议,筹划往香港线路。陈开仪与惠来神泉开设陶器店的陈老板相识,便决定先到神泉陈老板处落脚,然后取道香港,伺机折回上海。为了解决路费,陈开仪特地到南婆城村亲戚家设法借来300个大洋,又给几位同志备了干粮和盘缠,带了两个儿子,与方家悟、黄寿山一起,护送郭沫若等同志向神泉进发。
一路上,他们辗转跋涉,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天他们来到往惠来必经的盐岭径,遇到帮派组织的黑社会强盗用竹竿设卡拦路,并手执凶器,怒视来人。这时,经历广、见识多而斗争经验丰富的陈开仪,从容上前,不慌不忙地把竹竿齐腰举起,然后朗声诵念一段诗句隐语,机智地喝退了拦路凶匪。
到神泉后,陈开仪找到“荣兴记”陶器店的陈少光老板。陈老板思想进步开明,为人忠厚热情,1925年被推举为神泉商会主席。他热情接待了郭沫若一行。
神泉是个大镇,人口众多,商家林立,盐场毗连,情况也十分复杂。潜伏的敌人和帮会势力相互勾结,绑架、暗杀共产党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郭沫若等人到来后,潜藏于“荣兴”碗铺楼上,各事由陈少光打点周到,天气转凉,陈少光拿出自己的洋缎夹衫送给郭沫若御寒,同时抓紧筹备船只,以期送郭沫若等人过港。由于海面风雨大作,天气不利,一直等到十天后的晚上,陈少光筹备了50担菜脯,让郭沫若等人装扮成商家,然后在方家悟、黄寿山陪送下,启帆出海往香港。
临别前夕,陈少光备酒为郭沫若等人饯行。郭沫若很是感激,写了多张字赠陈少光。遗憾的是这些作品都没盖章,因为在转移途中,郭沫若怕暴露身份将印文都磨掉了。后来郭老在自传中追述了此事:“我说过这样的话:”将来有机会,我希望重到神泉,到那时再来盖章吧。……‘“字里行间流露出在神泉与陈老板十天相处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郭沫若等人和随行安全抵达了香港。方家悟、黄寿山在旅社遇到护送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到港的杨石魂等革命志士。他们经杨石魂介绍与中共广东省委取得联系。11月末,方家悟、黄寿山、张典光奉命回普宁县领导革命斗争。方家悟回县后,先后担任中共普宁县委秘书、县委书记等职,1928年11月在大坝上村为革命献身。黄寿山则先后担任共青团普宁县委书记、中共普宁四区区委书记等职,1929年2月在普宁南径磨石坑村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陈开仪和儿子护送郭沫若等人下海过港后,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带领五区的农会会员参加了轰轰烈烈的1928年年关暴动,带领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同年2月,在普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普宁县苏维埃政府执行主席。1928年秋,当革命处于低潮时,陈开仪一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害。郭沫若住过的那间石屋,先后被敌人放火烧了两次。陈开仪被迫走往南洋避难,直到1952年回到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如今,当年咸寮村农会主席陈开仪的后人珍藏着郭沫若及其夫人于立群写给陈开仪和陈文木的两封珍贵的信件。一封是1955年由郭沫若夫人于立群代笔写给陈文木,询问关心陈开仪家庭情况的;另一封是1956郭沫若的亲笔信,随函还寄来一张题有“陈开仪老朋友惠存,郭沫若赠”的像片。
于立群代笔的信:
文木:你给郭沫若先生的信他已收到,他非常高兴收到你的信。大革命失败后分别转瞬已经廿余年。一切都已大转变,人民大翻身,反动派死。这是永远要感激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你的信中,知道你有些困难问题,但不十分清楚,不知是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请你再写一详细信寄来,我们当努力设法给你解决一些困难,只要是我们可以办得到的。郭先生因公忙,故嘱我代复信,请原谅!
祝你平安
于立群代复(一九五五年)一.四
于立群代笔信
郭沫若的亲笔信:
陈开仪老大哥:你三月十四日的信接到了。看到了你的像片,和几十年前的样子差不多。我多谢你,祝你活到一百岁。
二十几年前,你帮助我们好几位逃出虎口,我是经常留在记忆里的。引我们到你家的那位年轻的朋友,姓名不记得了,不知还存在否,神泉那家陶器家的老板,也不知还存在否?我现在也送你一张像片,恐怕我的样子和从前大不相同了。我现在也有六十多岁了,但我想活着看到中国走入共产主义社会。
敬礼
郭沫若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北京
郭沫若送给陈开仪的像片。
郭沫若亲笔信
2017年4月中旬,郭沫若的女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平英一行来到普宁市,参观“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重温建军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来到下架山镇咸寮村,与镇负责同志、革命烈士陈开仪的后代及相关人员交流座谈。她表示,革命先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认真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用改革发展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郭平英
郭平英与乡亲们及陈开仪的后人缅怀革命先烈。
陈开仪后人在咸寮村革命纪念馆向观众作介绍。
2017年5月,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前)到咸寮村调研,参观革命纪念馆和革命遗址,表示要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