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日寇占领雷州半岛及广州湾,遂溪、廉江、安铺相继沦陷,中共廉吴化边区特派员黄景文在地处廉江、吴川、遂溪边界的湍流村建立民主政权,发动70余名青年加入抗日联防队,积极配合抗日游击队在海边设防、放哨。

1944年11月23日,驻湛江赤坎日军头目渡边中佐派出日军一个分队和伪军一个中队共约100人,分乘3艘双桅木船到达良垌镇湍流村钩镰岭海边。突击登岸后,日军意图前往湍流村 “围剿”成安乡,企图消灭正在湍流村活动的抗日联防队伍。上午8时,由于抗日联防队及时转移到后山隐藏,敌人扑空后抢劫一批牲畜、粮食准备撤出村时,中共廉吴化边区特派员黄景文统一指挥成安乡抗日联防队及白鸽港、泮北、石门、鹤山等村抗日联防队向日伪军反击,日伪军仓皇应战,边打边走,沿着海边向吴川方向撤退,最后被困在钩镰岭,凭着有利地形及精良武器进行顽抗。抗日联防队先后冲锋几次,都未能攻占敌方阵地。后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得悉联防队与日伪军作战的情况后,派詹式邦率领吴梅沿海警备第五大队的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共300余人前往增援,与游击队并肩作战。这时,敌进退失据,仍据战壕顽抗,至黄昏被歼灭过半。24日凌晨,盘据在湛江广州湾日军中村中尉分队长率兵力 200余强渡增援,战斗至上午,日伪军丢兵损将突围逃脱。
此次战斗,击毙日军小队长松川、伪军中队长等,敌军伤亡50余人,我方缴获指挥刀一把、望远镜一副和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

在战斗过程中,边区三县抗日联防队员联合张炎部队,英勇抗击日伪军,将敌军三艘双桅木帆船击沉,将敌军击退,当时有数以千计的群众,拿着锄头、镰刀、禾叉等,跑到钩镰岭附近各个山头呐喊助战;还有不少群众为作战队伍送饭、送水,运弹药,护理伤员,传递信息,为胜利奠定基础。此役为国共两党军队在雷州半岛北部联合抗击日寇的典型战例。

湍流村地处廉、吴、遂边境,两公里外的钩镰岭是周围制高点,西南面临海湾,现有人口五千人,是著名的渔米之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990年4月,湍流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钩镰岭上建有战斗纪念碑廊,省、湛江市老促会领导两次到战斗遗址考察,指导遗址修缮工作。廉江市政府、市老促会已把战斗遗址建成市级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